含金的财务信息
(2009-06-21 08:20:27)
标签:
基金财经财务信息信任度信息质量股票 |
分类: 学术界新观点 |
(本文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2009年第22期)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者张然、朱炜和陆正飞对中国证券市场民间分析机构信息的有效性、价值含量及其在证券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作了研究,他们的文章题为《中介机构信息有效性、投资策略与资源合理配置》,发表在《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作者以经济观察研究院发布的“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为研究对象,发现:信任度指数准确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该信息在投资决策中是有效的,利用其构建的对冲策略可以获得月平均2.7%的超额回报(年均32.4%)。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投资者能够充分利用中介机构披露的信息,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证券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点评
这是一篇旧文,之所以在这个冠以《学术界新观点》名称的栏目中介绍它,是因为我相信从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来看,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其观点。
据报道,中山大学教授、财政部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咨询专家郭晋龙日前表示:“过去做股票是靠信息来赚钱的,有内幕消息就可以赚钱。现在靠会计专家赚钱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因为会计专家看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能预期它的盈利模式,未来有多少的现金流。看到会计报表就可以看这个公司的股票有没有投资价值。”
郭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却出人意料地受到了不少会计界人士的批驳,有人甚至讥笑其“很傻很天真”,而这些人的理由无非是国内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内股市是投机市,股价涨跌往往与公司业绩无关等等。
国内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确实不能算高。经济观察研究院发布的2004年度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平均仅为35.6(满分为100分),评分最高的公司信任度指数也不过51.85,因此在其发布时有媒体报道称“国内证券市场首发信任度指数,无一上市公司及格”。
国内股市投机色彩也确实很浓,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轮上涨,与上市公司的业绩似乎关系不大,于是有评论称股市重返庄股时代。
虽然如此,北大这几位学者的研究却表明,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作了一定的分析加工,投资者据此操作仍然可以获得相当高的超额收益。尽管,经济观察研究院的评价体系远称不上尽善尽美。事实上,自这一评价出台之日起就受到不少批评。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投资者、特别是那些从事或从事过会计工作的投资者以启发。其实,宏观经济预测往往不准,但经济学家们却个个自信满满。与之相反,财务、会计知识是价值投资必备的武器,会计界人士却往往不相信根据财务信息能做好投资。是不是很有意思?
不过,指望立竿见影也是不现实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称经济观察研究院为“新兴的民间分析机构”,而在今天,这家研究院早已不复存在。曾经身为院长的清议先生现在在干什么呢?他已经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宏观经济、对上市公司的短期盈利预测和市场预测上,其博客中近来几篇文章分别题为《央行无视通缩令农民深受其害》、《煤炭股行情远未结束》、《大同煤业半年报每股收益或增至1.4元以上》。
当然,从长远来看,我是乐观的。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中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财务信息、使用财务信息并为财务信息的质量提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