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2009年第16期)
随着2008年年报的披露,华东医药(000963.SZ)的一项收购交易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有报道以“天方夜谭”形容之。我们对交易的细节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不考虑大股东在这起交易中的角色,仅从资产评估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收购价格偏高。
“雷人”的资产减值准备
2008年,华东医药实现营业收入60.16亿元,同比增长23.96%;不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只有1.69亿元,同比下降了2.63%。这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按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分析师们预计该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7.65%。
对利润下降,华东医药在年报中作了一番解释,“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产品周期的影响,公司对外投资的其他子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杨歧房地产在报告期内销售下降,但取得了1.8亿元预售房款,因交房周期的缘故未确认收入,本期利润亏损。新收购的西安博华制药因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增加,摊薄了母公司经营成果,从而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杨歧房地产”是华东医药的一家子公司。2006年,华东医药以1.8亿元从大股东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一控制下的浙江远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处购得杨歧房地产100%的股权。
不过,如果说房地产公司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产品周期的影响还好理解,制药行业却很难说受宏观经济影响。其实,本轮宏观经济突变,对上市公司影响最小的大概就属消费行业和医药行业了。
华东医药于2008年8月31日才最终完成了对西安博华的收购,短短几个月后就要对其计提减值损失,这实在是令人费解。
事情的前因后果,按年报中所述如下:
“2008年,公司支付98,000,000元取得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78.87%的股权,自2008年9月1日起,对该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购买日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6,638,448.51元。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按股权比例享有的在购买日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76,990,255.66元,故将其确认为商誉。”
“对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系按收购子公司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时资产评估所采用的折现率对该公司已实现净利润和预计的未来年度净利润进行重新折现计算,以该折现额作为可收回金额,其低于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账面价值20,830,000元,故本公司期末按差额计提对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商誉减值准备。”
从上面的陈述来判断,主要是因为西安博华未来的盈利情况远不如预期才导致了华东医药的损失,显然,有必要研究一下当初的资产评估报告了。
盈利预期过于乐观
评估师对西安博华的资产评估其实是分为两步做的,第一步是西安博华本身的业务,第二步是对其持有的陕西九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65%的股权。另据媒体报道,华东医药相关人士称“西安博华并没有亏损多少,基本能够达到持平,主要亏损还是在于九州制药。”因此,我们重点讨论九州制药。评估师采用的是“收益法”,表1是他们对九州制药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测。
表1:九州制药2007年利润表和2008—2012年盈利预测
单位:万元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一、主营业务收入
2
1,281
3,104
3,676
4,141
4,619
减:主营业务成本
4
671
1,180
1,449
1,734
2,079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5
36
40
43
45
二、主营业务利润
-2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