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bmiddle/59d39a38g7ee5dc2f05f6&690
随着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和大量资金的投入,我国经济正在恢复,进行新一轮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四万亿的投入和将近十万亿的贷款流入了社会。这些钱流入社会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普遍产能过剩,即现有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和基本基础设施已经经过十余年的高强度建设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些钱投入以后,做什么事情,实际上是一个难题。如果找不到好的生产和发展项目,即投资的边际利润越来越低,就是说投资是无效率的,就有可能造成新的一轮危机。这是远虑。近忧是,这些钱投入以后,如果在实体经济物资领域去翻云覆雨,就会造成物价波动,比如说,它一会儿去炒大蒜,一会儿去炒辣椒,一会儿去炒油,一会儿去炒米,就会闹得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者不得安宁。
好在这一局面好像没有出现,或者说只出现于少量情况,大部分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和股市。我们注意到,许多实体经济的企业利润已经越来越低,这些行业的企业家实际上已经对他们从事的本行失去了信心。他们把钱从实体经济中抽出,放到上海、北京等地去炒房产,或者投入股市。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多余的钱投入房产和股市,实际上是把原从事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到了房产和股市。因为这些资金是在发展过程中失去在原有领域中发展的能力而退出的资金。这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说避免了大量浮钱进入生产、生活资料领域而造成物价上涨,把浮钱,或者说是膨胀的通货都吸引到房市和股市两个大领域,实际上是减小了这些资金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避免了对真正低收入者生活的影响。
当然这个事情有个前提,即投资房市和股市的这些人都是有钱人,而且他们的这些钱已经没有能力去进行生产、制造,是将没有能力自行创造价值的钱带入房市和股市。但如果是在房市、股市飙升的泡沫之下,社会大众(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也不顾自身情况,去投入房市股市,那么问题就完全不一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