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不被“高铁”(原创)

武广高铁开通,成为世界上最快、最长的高速铁路线,令人振奋。但这几天引起大家热议的问题却不是开通本身,而是关于与武广高铁开通同时将取消一部分普通旅客列车的这一事件是不是大众“被高铁”了这一话题。
高铁开通后,其票价要比普通票价贵两到三倍。虽然高铁有快捷、舒适的特点,但是有些乘客却提出了,我们不差时间,差钱这一说法。因此,关于高铁开了以后,该不该停运普通列车(或者说,是不是高铁开通以后,就剥夺了普通乘客乘坐廉价普通列车的权利)这一问题引发热议。就此问题,铁道部有明确的说法,其主要理由是武广客运专线开通以后,可以实现京广铁路客货分流,腾出来的运输力可以让给事关民生的能源、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送,也可以充分发挥客运专线的作用。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却还值得推敲。武广专线投资一千余亿,建设了一千余公里的铁路,大概每公里投资一亿,投运初期每天发运28对列车。根据相关数据,武广铁路的控制系统非常先进,最短能实现发车间隔三分钟,如果是按每三分钟发一对列车的话,这条铁路一天能发三四百对列车,比现在发行的28对大十余倍。也就是说,目前投巨资兴建的武广客运专线运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很大的潜力。投资千亿,每天只发28对列车,当然成本高,票价也高。如果列车发行的不是28对,而是280对,或者更多,票价应该就可以降下来了。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客流需要不断培育。但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客流的增加,完全可以利用现在客运专线上富余的运力,行驶普通的客运列车,让这条专线的剩余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如果需要,部分货运列车也可以考虑借道行驶。有人会说,普通列车和高铁车速不同,如果混行,可能会降低铁路通行能力,这个话原则上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现在铁路的运力是大大富余的,一天28对列车,完全可以比较好地运行组织。比如快车相对集中在旅客高峰期、出行黄金时段集中发送,在黄金时段以外,如夜间完全可以相对集中发行普通列车,让低收入、消费能力较低的人群也可以享受到廉价的客运服务,而不是“被高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