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草根、在全民、在制度、在文化(原创)
自主创新是一项基本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是现阶段我国走向复兴之路的重要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技术创新、引进人才、招募海归,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研究,鼓励大家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等。
这些措施眼下都非常重要,但从根本上讲,建立创新型国家并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而且,创新的根本是在草根,只有国民都有创新的意识,整个社会有文化氛围,制度环境做支撑,创新型国家才会成为现实。
我国是否具备草根创新的元素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这在全国范围内情况不平衡,各个地区差距也比较大。有些地区相对较弱,有些地区草根创新的土壤就很肥沃。如江苏的苏南地区就具有这方面的文化传统。这一地区具有手工业传统,从明清以来手工业就非常发达,在一战期间,民族工商业者抓住了机遇,在苏沪浙一带建立了我国第一代现代工业。这和苏南地区草根创新的传统不无关系。
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产权发展的背景下,苏南地区很多草根企业非常快地进入了角色,往往专利不是以企业的名义申请,而是以企业主个人的名义来申请,这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激励,若无知识产权激励制度,所有的创新都是空话。正是六百年前英国建立了专利制度,才造就了瓦特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发明家,创造了现代工业。美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专利法,正是由此,才造就了爱迪生。
相对来讲,我国专利制度的建设比发达国家晚了几百年,真正实施到现在还不完善,专利的操作性和约束性还不是很强。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是个开放性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识产权的领地被国外企业大量侵占。所以。我们在抢占这些专利的时候,不但要有内容,而且时间也非常紧迫。如果我们不去抢占,就会流入外国人的口袋,造成严重的后果。
近来,我国在医药、化妆品等轻工业领域集体沦陷,形成这种局面,根本上有知识产权的推手在起作用。如国外医药公司将一些专利早已经失效的药品改剂型重新包装,在我国申请专利,直接提高了在我国的销售价格,也使我国现在实施医保成本大幅提高,社会大众深受其害。如果我们不抓紧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创新,在通信、IT、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知识产权,占领市场,很可能会被国外企业捷足先登,很可能就会形成像我国手机、DVD行业这样有产业、无知识产权的现状。
而如果我们完全依靠正规的力量和常规的形式,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跨越,达到目标。但如果充分发挥草根力量,用“人民战争”打桩的形式推进各个领域专利的申请,虽然可能不成体系、价值也不高,但可以防止大面积的“专利圈地”。也就是说,我们在这辽阔的疆界上,即使无法一时全部占领,也不能全盘放弃,以此提高恶意圈地行为的实施难度。特别是要发挥苏南、上海这些有创新文化和技术条件地区的优势,政府应该让这些地区先行一步,带动大家创造。江苏省就在科技和知识产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很多方面都很有成效。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进行社会化的运作,来实现从零散的草根型知识产权到由政府引领,组成产学研创新联盟这一过程。在创新联盟中,还可以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池、专利群的建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