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风险的万一与一万(原创)

(2009-10-15 09:28:15)
标签:

成熟度

可靠性

概率鸿沟

技术成果

概率

创新

保险

校园

分类: 创新与发展

创新风险的万一与一万之间巨大的概率鸿沟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之下,自主创新正成为一个主旋律逐渐深入人心。创新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应用常常面临很多困难,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很多科技成果都被束之高阁。这使大家既痛心又着急。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在计划经济时代,常常存在权利和责任的相分离。当从责任以及局部小利益角度来考虑,常常决定采用国外技术,而不使用国内自主创新技术。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市场经济,就有一个“经济择优”的原则。许多经济自主自立经营体的决策者在用技术的时候,也常常不大愿意使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而乐意于引进国外的技术,甚至愿意花费五到十倍的价格。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个认识的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民营的经济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利益最大化是基本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花五倍或十倍的价格去用一种技术,而不用成本只有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自主技术,从经济上是无法解释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呢,这里存在着一个对创新技术成果的风险、或者说不确定性的认识上。我们知道所有的新技术成果从理论上说与成熟技术相比都存在着风险。但风险有多大?将产生多大的后果?如果是确定的,就可以控制,如果是不确定的,就难以控制。在这里就存在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科技人员对自己千辛万苦开发出来的技术往往有充分的自信,认为这种技术是可靠的,即使存在问题,那也是万一有点问题;但对于技术的应用者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一万,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对于他来讲是一万。一万和万一之间巨大的概率鸿沟正是造成我们科技成果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去面对这个一万和万一的鸿沟,怎么去填平它呢?

   我们认为,首先要对技术的成果、创新成果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要有一个确定的评价,或者说有一个确定的认识。说到此,大家马上进入一个常规的思维模式,是不是我们组织权威的专家对这个成果进行评审和鉴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我们知道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科技往往都是非常细分和专业的,往往只要是前沿的技术,谁研究这个,谁才最了解这个,其他相关专家虽然能对其评价,但如果不花大量精力,是无法对其进行深入、可靠的评价。反过来说,如果对成果进行纯技术的评价,代价非常之高。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概率鸿沟呢?在此,我提出另外一种思路,卖的说万一,买的说一万,其实这两个都是极端和小概率事件。面对创新成果的不确定风险,可以参照保险的机制,用一个保险产品去解决小概率问题,用比较少的投入通过一个大的系统均摊,去解决这种偶发性的小概率事件的危害。说到这里,是不是说,我们技术创新的成果可以去购买保险?买了保险,对用户来说,其风险已经转移到保险方。万一出现事故,即所谓的一万,出现经济损失,保险公司最后也能把他的经济损失全部弥补。所以他用新技术可以没有风险,只是需要增加一块买保险的成本。是不是说可以通过保险制度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在现状下是做不到的。主要的问题是保险提供商没有能力提供复杂技术成果的风险保险。其关键是没有确定创新成果的成熟度和可靠度的能力,即他不知道这个技术出问题的概率有多少,所以他无法提供保险。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个研究工作:即用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对复杂工程系统的技术成果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进行分析确定;应用类比及成熟度继承等方法去确定创新系统的可靠性和成熟度,利用这个确定的可靠性和成熟度,创新成果将来就可以以保险为模式解决其风险的承担。这样由于创新成果的不确定而影响其进入应用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