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艺术是造物的两翼(原创)
(2009-09-17 18:23:02)
标签:
两翼人类艺术活动美的科学技术设计、艺术杂谈 |
分类: 设计方法论 |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各类造物活动,其造物范围包括“人类用以应付物质世界,方便社会交流、实现幻想,满足娱乐以及创造具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的一切东西,一种新的造物品种的产生到进入人类生活之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技术与艺术是造物诞生、发展并广为接受使用的二大重要因素,技术与造物活动同样古老,在人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用于改造自然之前,技术就已经诞生了。
技术是人类的能力,几乎所有造物都是技术的产物,在工业革命之前,技术表现为手工劳动者的手艺,是手工艺者世代相的经验技能,它有着独特的传承方法和发展途径,作为人类造物活动,具有积累的、发展的、延续的特性。随着欧洲近代大工业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技术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过去依靠经验传承下来的手工艺工匠技术被现代的机械化的工程技术所替代,技术的进步直接有助于物质、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改善,加速了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造物的改进有着极大的影响,推动着造物速度、功能及标准化的实现与完善。技术进步直接产生大批现代工业化产品,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面貌。我们用去一些篇幅反复说明造物的技术问题,因为它是设计艺术中一个极端重要的内容,是造物的一翼,有了这一基础,我们才能考察造物系统的另一翼:艺术问题。
人类为达其生活目的的造物又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所谓“艺术”,在造物设计中指的是物质生产系统中“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活动,艺术活动是主体对于对象形式的体验、评价、判断,其中既有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接受,也包括对于丑的形式的**与否定。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先有其实用性的技术性的创造活动,在其实用性的活中建立起自身的审美感官与意识,才有审美的精神领域的艺术活动。人类初期的石器制品,从其本质特征看已是设计的产物,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即在实用的基础上,使造物种类增多、功能增强、样式多样,造型趋向于美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活动,决不只是建造客体世界,而不建造主体精神世界的单向性活动,人类在用技术建造客体的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自身的审美意识。
造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品”,物与物组成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又组成了社会,所以,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需要研究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及自身认识的深化,对造物艺术因素的研究也应加深、拓宽与综合。设计艺术为人服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合理、更完整的生活方式和空间。因此,设计不只是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行为,不能也不应将设计被动地依附于技术,不能把艺术视为设计的点缀,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实际上是在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所创造出来的内在精神活动,从倾听一般声音的耳朵变为感受音乐的耳朵,从辨别普通形体的眼睛,变成可感受造型形式的眼睛,五官的感官随着审美心理的发展,从生理器官演化为文化器官。
人在情感上的审美需要,是人类历史文化心理的认识和改造。是人类从掌握自然的形式规律升华到对美的形式的把握,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领域被人类文明所浓缩,升化为新的美感形式,美感形式的不断丰富,促发更多的设计灵感。设计是通过设计家的工作,艺术地将材料、技术这些无生命的物质赋予生命灵魂,使之成为符合人的理想的有生命的“物品”。因此造物设计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集中反映,它综合了人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成果,是多种因素有机统一、协调的结果,所以造物设计是材料技术和美的形式法则诸因素的融合,技术与艺术是造物的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