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措施策略5(原创)
(2009-09-17 16:29:31)
标签:
碳排放节能减排电力、环境杂谈 |
分类: 能源与环保 |
2.2 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
2.2.1 我国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在应对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方面一是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保护全球气候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些专门的气候变化政策和法规,如2005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外交部和财政部4部门发布的“清洁发展机制运行管理办法”;以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个方案将全面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执行有非常显著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比较典型的政策法规包括:由人大颁布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由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如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行业节能规划、造林工程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制定了“十一五”期间节约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目标,即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这一措施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比很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承诺的减排量都要大;也比美国政府提出的2012年前美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1990年下降18%的目标还要高。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仅这一项行动,就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2亿吨以上。加上我国在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措施,可以预计我国将可以实现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二是持续支持并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近10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用于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研究的重点范围包括: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减少温室气体的技术潜力及成本、我国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预测等。在涉及减排技术方面的研究有:高效发电技术、核能利用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和储存技术等。通过实施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科技项目,我国取得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我国气候变化的内政和外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6年12月,科技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国内外涉及到中国方面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成果。比如,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现状,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水资源、海平面上升、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的预测、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等。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权威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
2.2.2 本课题研究内容
针对电力工业温室气体减排,进行总体规划,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l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