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止技术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原创)

(2009-09-17 14:02:10)
标签:

路径依赖

烟气

技术发展

技术创新

分类: 模式与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国家都遵循着相似的发展思路,而有的国家走向了强大,有的国家却长期的陷入不发达状态,总走不出经济落后和制度低效的怪圈。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大卫和布赖恩·阿瑟1985年提出的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技术创新路径依赖是指:技术发展的历史因素在决定未来的技术变迁(技术创新)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这些历史因素包括:最初市场、技术管理、制度、规则、消费者预期等等。在它们的作用之下,技术创新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进而导致创新和采用新的技术取决于现有技术的发展。

技术路径依赖表明,一种技术一旦被首先利用起来,往往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它迅速蔓延并直至统治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某种比它更先进的同类技术出现,也很难获得容身之地。

对于技术后发国家来说,这种路径依赖造成了后发劣势的存在,路径依赖限制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这种恶果在我国汽车工业上得到了鲜明的印证,我国的汽车工业贯彻“市场换技术”战略,以引进技术、合资生产为主,提高了生产能力。然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表明,从合资生产转向自主研发绝不像想象中那样容易,我国的企业在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20多年的合作中,形成了难以自拔的技术路径依赖,国产化率迅速提升的同时加剧了自主研发能力萎缩的速度,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我们认为,技术路径依赖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一对此消彼长的对立力量,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调并不是要否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作用,而是说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所不同,先发国家企业是在已经积累的较强技术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而后发国家企业必须在学习先发国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达到自我创新的最终目标。这个从学习到自我创新的过程,就是一种打破技术路径依赖的过程。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学习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技术后发优势在逐渐丧失,已经到了转向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企业不能完成从学习到自我创新的转型,则会陷入技术路径依赖的泥潭,从而产生新的技术落后。

我们在大型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大胆的摒弃了当时国内惯用的引进与跟踪的技术发展路线,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的立场,从底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成套关键技术。创立了以全方位、多尺度、系统级的数值模拟为基础,要点实验和工程实测为校正的大型工艺平台化的OI2开发模式,突破了“设计-小试-中试-工程应用”的传统及因次分析、相似理论等的限制,成功解决了脱硫、脱硝多相反应器大比例放大的难题,避免了旷日持久和费用高昂的逐级开发过程,并实现了研究成果设计指标至工程实施一次100%达标,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成套关键技术(OI2-WFGDOI2-SCR)并应用建成了烟气脱硫及脱硝工程数十套合同额近30亿元,相关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我们OI2开发模式的创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发展路径,从底层着手进行技术研发,形成了以大量自主专利为支撑的核心工艺包,突破了国外“专利圈地”的困扰,摆脱了对外技术路径的依赖。

基于OI2模式这个平台的强大支撑和OI2-WFGD技术研发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技术能力,我们又对烟气脱硫核心技术OI2-WFGD进行了技术升级,研制成功了原创性资源节约型先进湿法烟气脱硫核心技术OI2-WFGD-II(简称二代),经工程验证,运用OI2二代建成的脱硫工程在经济技术性能指标上已全面超越了国外同类技术。从OI2-WFGDOI2-SCROI2-WFGD-II,三大系统技术的开发周期分别为10年、4年、3年,赶上了社会的需求。

事实证明,技术路径依赖形成的壁垒并非坚不可摧,我们的自主创新应该抓住当前社会发展给予的历史性机遇,不满足于沿着现有的技术路径去模仿与改进,要努力开辟新的道路,实现从创新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这一重大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在不断追赶而又不断落后的现状,真正的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全面超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