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怒江

标签:
怒江大峡谷丙中洛游记旅游 |
分类: 行行摄摄 |
http://s16/middle/59d1abe7gaf6c5cb4e30f&690
很多年了,陆陆续续,不乏见到报刊杂志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茶马古道”,“东方大峡谷”,人神共一,特别是看过田壮壮的《德拉姆》后,因其遥远、艰难、原始、神秘、壮美……太多的诱惑,太多的理由,我就坚定了一个想法:不去怒江,枉为云南土著,枉为山民!我要去怒江!
没有想到,远行怒江的计划提前了。
今年国庆大假,在朋友阿黑的邀约下,我们一行19人,分乘5辆车,10月1号出发,10月6号回到昆明,历时6天,来回行程近1800公里,每人花费860元(含食宿、进山费,油钱、过路费)——由于我们采取每张车油费“独立核算”,其余都是AA,车子排量和乘坐人数,甚至驾驶水平的差异,使得每张车上的人均花费也出现了差异。据我所知,我的“灰太狼”因其2.0的“胃口”,和我的驾龄,害得我和我的家人花了最多的钱,其他的人据说都比我们少了100多,人均700多。然,我们和大家一样吃惊,剩下的只是高兴和满足。我在网上做功课时,参考经费是2000左右;出发前,表弟山妖电话里问我,准备2000块够不够;结账以后,弟弟两口子有些不相信,跑那么远,玩了那么多天,怎么才花了这点钱,我们过去太奢侈了,去趟澂江我们都要花几千块;还是这次太节省了,也没啊,还不是该吃吃,该喝喝。
更没有想到,怒江大峡谷颠覆了过去文字、图片、影像给我的印象。
1.路途艰辛、遥远。倒退10年,别说到丙中洛,就是到六库,也要3天的时间,从地图上看,版纳、迪庆、怒江是距省城昆明最远的三个州,但前面两个州由于交通和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在人们眼里早已不再遥远。去过怒江、丙中洛的人回来都和我说,路不但远,而且难走。在我的印象和愿望里,家乡云南最远、最难去到,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怒江、西盟、沧源。现在,一天轻轻松松就可以从昆明来到六库,而且全是柏油路。
2.
3.云南的三条大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我都见过,亲密过,但以前的怒江没有让我激动过。从保山去德宏,在车上一瞥而过;从德钦到盐井,我们曾经坐在它身旁的乱石堆上,以干粮当午餐;我甚至一度把“怒江第一湾”和金沙江混为一谈。我记忆中的怒江是平淡的,寂寞的,荒凉的,到了冬末春初,它的江面会平静如镜,映着天上的蓝,山上的绿,不像金沙江和澜沧江,一年四季都是水急如湍,浑浊如汤,静不下来。现在,我见到的是一条雄性,咆哮,冲动,张扬的大河,像一个裸体的男人,孔武有力,无拘无束,快乐地奔跑在充满原始意味的大峡谷里。
4.人神共居。怒江大峡谷以多种少数民族共居(甚至通婚,一个家族里有几种民族),多种宗教共存,形成了生动、自然、独特的地域性少数民族文化。现在,由于交通的开发,旅游过度的市场化,我们见到的几乎都是着汉族服装的不知是什么民族的民族,没有能够进入教堂,没有看见神父,没有听见讲经诵经,这也和我们在车轱辘上的旅游有关。
最没有想到,在一个计划外的下午,在一次惊恐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滇藏交界处,怒江大峡谷深处,一个巨大的水电站修建工程在怒江两岸的峭壁上摆开了密密麻麻的工作面,一个临江的隧道已经成形。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地,不是说对于怒江的水电开发还在讨论中吗?不是说联合国对怒江的水电开发已经亮了红、黄牌吗?为什么开工了?这里,如果真的筑起了一道大坝,怒江原始的生态,文化和物种的多样性还会存在吗?
没有想到的,到让我想到了许多。先以此为据,做过梳理,是为此行游记的开篇。
意犹未尽,涂鸦小诗一首作结。
我们去怒江
在怒江有一条河
我们想做河边的石头
便去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怒江有两座山
我们想溜到对面去
便把所有的利害丢进了江里
在怒江有一场沥沥细雨
有一阵白云如烟
有一片山坡染绿
独独缺了
手抓的米饭
天籁的合唱
我们去怒江
走进了一条古道
没有尊卑 不分大小
像一队马帮
集合在心灵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