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孩子,有时会适得其反
文:叶叶柳
经常听到很多妈妈抱怨:对孩子实行奖励怎么越来越不管用了,让他考个好成绩,让他完成一件事,咋就这么难呢?我给孩子的奖品已经从小奖品变成了大奖品,好像对他也没什么吸引力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次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答某些有趣的智力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奖励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就得到一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是每个学生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当孩子尚没有形成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时,家长从外界给予激励刺激以推动孩子的学习,这种奖励是必要有效的。但如果孩子已经对学习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孩子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奖品在等着他,慢慢地孩子会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的,会转移学习的目标,而且孩子对奖品的期待值会越来越高,一般的奖品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孩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因为个人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父母和社会竞争,家长的这种奖励导向会扭曲孩子的学习动机。作为家长,要正确使用奖励方法,滥用奖励不但没有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反而一点点地削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对孩子进行奖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奖励要适度
这里的度指的是父母不要轻易地给孩子奖励,比如孩子
完成了家庭作业、收好了书包,这本是孩子应该做的事
情,不需要奖励;但也不能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视孩子
的能力而定,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不断地进取。
二、变物质奖励为精神奖励
心理学家认为:物质奖励只能满足孩子的物质欲,而精
神奖励却能满足其荣誉感和自尊的需要,对培养儿童的
自信、自强和荣辱感十分必要。父母温暖的言语和赞赏
的眼神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从而加倍努力。
三、奖励应该是多方面的
家长给孩子奖励时,不应该只是奖励学习成绩,孩子的
其他方面有了转变和进步时,也要及时奖励,这样才能
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