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小作家高产的秘密
文:叶叶柳
这两天,看了一篇访谈。访谈的主人公叫周维奇,13岁的武汉女孩,凭借12万字的个人作品集《流星的故事》摘得第十八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桂冠。
“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出过很多优秀的的少年作家,比如王安忆、蒋方舟等。周维奇的灵感和故事素材都来自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伙伴,这些同学不仅是周维奇最忠实的粉丝,更是她创作路上的军师,而周维奇之所以走上写作这条路并且高产,源于她和妈妈之间一场小小的赌约。
周维奇的妈妈张晓萍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她写的文章经常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在周维奇小时候,张晓萍常把生活中发生的小事编成故事,以此来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在妈妈的熏陶下,年幼的奇奇喜欢阅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周维奇8岁时的一天,妈妈的文章又在报纸上发表了,她羡慕极了,她给妈妈下了挑战书:妈妈,我写一个故事,你也写一个,到时我们比比看谁的更精彩。半个月后,周维奇拿着十几张写满字的稿纸给妈妈看,张晓萍看了后,忍不住对女儿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女儿把写作坚持下去,张晓萍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对女儿说
:奇奇,虽然妈妈觉得你的故事不错,可我是你的妈妈,就算夸你也带有鼓励的成分,这样对你、对妈妈都不公平。要不这样,你把写出来的故事给班上的同学传阅,妈妈写的东西也给妈妈的朋友看,到时看谁得到的五角星多。
为了能赢妈妈,周维奇每天都富有激情地创作,她写的故事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五角星,妈妈输了。此后,周维奇就走上了写作这条路,而妈妈也一直不停地给她出主意,引导她,鼓励她,让她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
确实,张晓萍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妈妈,她对于孩子写作的引导和培养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作文=二分之一语文,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分数占语文总分30%,而初中和高中更是占了语文总分的一半,有一句话说得好:得作文者得天下,由此可见,写好作文对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而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父母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引导:
一、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过程,长期大量的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当孩子的语言有了很深的积淀后,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二、做读书笔记
有的孩子书读了不少,但什么也没记住,要让孩子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的过程就是把书的内容加深印象的过程。比如,孩子读完了一个童话,你可以帮孩子做一个归纳: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吗?为什么?还有故事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可以让孩子摘抄下来,以便积累。
三、写日记
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日记是实践写的最佳途径。要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长期写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日记的内容不必拘格,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一定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了,习惯才能养成,作文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