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青叙事】大布的“富”

(2022-06-18 16:20:25)

                                【知青叙事】大布的“富”

                                 【知青叙事】大布的“富”


看了一则顺昌民间故事,说的是“安富”村名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某日一村民在磨河岭挖田,见一老者衣裳褴褛,老态龙钟行至跟前道:“吾内急,适才在溪垅(连坊村辖地)见一人挖田,问其可否在田中屙屎,不允,便忍至此。汝是否可让我在尔田中屙屎?”村民不解问:“何处不能拉屎,非得强忍至此?”老者曰:“别处阴气重,拉屎不恭怕诋毁神灵;只有在田中出恭方保无虞,又可为你积肥。”村民见其说的在理,允诺。待老者拉完屎后,村民见田中竟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便责老者曰:“汝既屙屎,何以将石头置吾田中?”老者笑曰:“大石头三堆屎,小石头屎三堆,此村福地也。从此,人杰地灵,地腴岁丰,人人平安,家家富足,村庄安富矣。”言罢飘然而去。果然,满田石头皆成粪土,且村庄所有田地亦成沃土。此后,年年人丁平安,岁岁稻谷满仓。村民感仙恩德,建庙朝夕香火供奉,并将村名改为“安富”。在离安富不远的半坑村有一巨石上有一枚脚印,即为仙人留下的足迹(1977年修公路时炸毁),故名“仙人足迹”。

“安富”村名,后改“大富”, 再改今天的“大布”,就是我上山下乡落户的大队。故事中的“磨河岭”,在村的西面。翻岭就是大干地界,连坊、溪垅都是途径的村落。几个同队知青,曾从磨河岭走到富文化工厂。半坑,从离大布4里的下府坪入山坑,去旭坑自然村,要经过半坑。那里有一座古廊桥,还有传说的“仙人足迹”巨石。再往深处走是朝际,我们生产队在那里有水田。有次挖笋,迎面遇到洋墩人,知道越界到邻乡的江村了。

民间故事不必当真,但似乎可以说些什么。大布是山里的一块平地,或这就是“布”()的字义。两面的山,磨河岭一面,旭坑一面。西南一面去大干富文,东北一面去洋墩仁寿,大布在两山中间。从地理看,大布是盆地,形成独立区域。早先,大布也曾经划为单独的行政乡(公社),与大干、洋墩平起平坐,后来划归埔上。

闽北驿道,其中一条经顺昌、邵武、光泽过杉关入赣。大布这条线,应该是这条驿道的分支。驿道从大干分出,经大布,到仁寿,入建阳,又接上闽北的另两条出省驿道,分别是崇安的分水关和浦城的枫岭关。

在大布时,很远很远的自然村都去了,唯独不远的旭坑村没有去,村子太小了,似乎被人遗忘。奇怪的是,地图却标记旭坑,可见,旭坑的重要。旭坑是大干仁寿古道的中心点。旭坑的廊桥,村人叫“隌桥”,供奉观音菩萨。建廊桥多是当地乡绅,烧香多是来往过客。我们在大布时,廊桥已破旧,不知今安否?

大布的“富”,我们做知青时,还有所体现,工分值可达2角。外面传大布的“富”,但不知为何“富”,于是就有人编故事“揭秘”。民间故事的流传,大抵就是这样。

大布的“富”,古道的交通中心地位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我这里可以再补充一点,过了磨河岭,是大干的连坊,但离得更近的是邵武的水口寨。水口寨是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因为人口的集中,而成了邵武最大的自然村。水口寨和富文,鸡犬相闻。在旧地图上,标出水口寨,显出重要。因水口寨,大布是旅路,也是商路。同队一员,成分中农,但有人告诉我,他会跑生意。

大布还有水路的便利,大布溪汇入仁寿溪,在富屯溪边的口前村,形成闽北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我的房东就是当年的放排工。

                                   【知青叙事】大布的“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