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有些孩子画的画总是特别小,而有些孩子画的却又

(2009-06-23 09:07:02)
标签:

教育

    在所有画画的孩子中,有两种类型的孩子最普通。一类孩子画画时,不论你给他们提供什么样规格的纸张,他们画在纸上的形象总是特别小,而且常常挤在画面的一角,这多半是那种过于文静、比较娇气、自主性不够强的孩子,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受家长、教师等成年人的影响。另一类孩子正相反,他们画在纸上的形象一般都比较大,而且总缺乏细节,画画的速度也比较快,这类孩子大多比较粗心、好动,常常自作主张地活动,不愿接受成人的指教。

    为什么会出现两类各不相同的结果呢?首先是因为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孩子的作品和行动正是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外在反映。很多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都有明明白白的介绍。其次,从教育的角度讲,孩子的表现也同成人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关系。比如,前一类型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特点本来就属于被动性,易受成人的影响,如果在画画时,由辅导者人为地为他们规定一定的规范,比如事先教给他们规范的简笔画作为学习的结果,并时时要求孩子达到这种规范,孩子为了画得规范,就会越画越小心,越画越不敢画,不论是造型还是细节甚至色彩。比如,要求孩子画一个标准的圆型,他们为了达到要求,只好越画越小,因为小的东西比较好勾画出大的轮廓。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画小画的习惯,作为辅导者仍然不满意,仍然不断地以“规范”去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就会越画越小,胆子就会越画越小,这可是绝对无助于早期智力开发以及素质教育这个大目标的。对于后一类型的孩子,他们则会我行我素,根本不理会辅导者的“规范”,所以他们的画就出现了相反的结果。仍以画圆为例,后一类型的孩子可能根本就没考虑画圆,而是去画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的东西,也可能上来就用笔转一个圈(达到了使自己高兴的目的)。这样一来,他们的作品当然就又粗又快了。

    对于上述两类孩子,作为辅导者都不能过于急迫地改变他们,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特点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再加上儿童自身的特点,过分地以外力去改变孩子就更不可取了。对于两类孩子的教育,首先还是要以鼓励为主,逐渐地引导他们适度地改变原来的不足。对前一类孩子要多给予宽松的气氛,不要规定具体的规范,比如画窗户,千万不要规定孩子必须画得比例如何,线条如何,色彩如何,只要孩子同过去相比更敢画了一点点,比如在“田字形”的窗户中出现了一些点点、道道,也许这就是他们观察到的插销、合页抑或裂口、污渍……这可是孩子观察的结果,它的价值远远超过“规范”地画出的“窗户”,绝对要大大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孩子的画肯定会慢慢地大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地要求画细致一些,涂色涂满一些等等,对孩子来讲就比较容易做到了。对后一类孩子主要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在原有基础上画得稍微细致一些,画得稍微丰富一些。还可以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多下些功夫,对胆小的多用些大刀阔斧的工具材料,如水粉、水墨、粗的油画棒等,对胆子大的孩子适当的用些细点的签字笔,特别是彩色的签字笔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