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德忠书法作品欣赏

(2010-08-20 10:40:09)
标签:

书法理论家

隶书

中国书协

邹德忠

烟台

杂谈

http://s14/middle/59ceda2dt8e384d3a180d&690

                                                                                      邹德忠先生

艺术简历:

    邹德忠,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斋号知不知斋。1938年2月生于山东烟台。原任中国书协组联部主任、中国书协理事。现任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邹德忠的书法艺术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的综合传承,亦具科学、豪迈、风采、个性张扬的现代审美精神。四体兼擅,尤精隶书和行草书。隶书以汉隶为基础,融铸篆书、隶书、简牍、魏碑、行书的结体、笔意于一炉,中锋侧锋兼施,方笔圆笔互用,撇捺分披,波横生动,醇厚率逸,古奥清奇,风貌独具。为当代隶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方既评其隶是:“传统隶书的全面继承,具有时代见识的创新”。著名书法理论家李庶民评其隶书:“如金文之熔铸,如石刻之斑斓,块面映照,点画结构和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构成张力。成为卓荦不群的‘邹家样’”。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兼收并蓄,杂糅酿造,形成跌宕矫健、奇岖典雅、气韵酣畅的格调。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林岫说:“他主攻隶书,行草书写得也非常可观,有的超过隶书。他从多方面积淀成自己的青藏高原”。其书法,笔法齐备,笔画精到,笔意丰富,骨肉亭匀,气完势足,横麟、竖勒、挥刷、擒纵无不如意。点、线、体、面、飞白、渗化参互调用,墨华焕彩。其书法气象,博大俊迈、高华深秀,如浑金璞玉、黄钟大吕、廊房殿堂、大厦广宇。著名书法理论家付京生称其书法:“是用心灵、用情感、用热血浇灌的精神图腾”。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评其书法:“自然机杼,独出新裁”。

    曾在天津、石家庄、烟台、新加坡、澳门、马来西亚、台湾、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过展览。他的作品既得到专家的好评,又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参加历届国内外重大书展,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纪念馆及个人收藏。在烟台开发区建有邹德忠书法艺术馆。

 

作品欣赏:

http://s8/middle/59ceda2dt8e3847aeefb7&690

http://s5/middle/59ceda2dt8e384819bd04&690

                                                           澄怀观道 68×68cm

 

http://s1/middle/59ceda2dt8e3849698760&690

                                                           清水芙蓉 68×68cm


http://s4/middle/59ceda2dt8e3845e54443&690

                                                  百虑一致殊途同归 136×68cm


http://s1/middle/59ceda2dt8e3848849f60&690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136×68cm

http://s14/bmiddle/59ceda2dt8e384b3344ad&690
                                                     学立圆行联 34×136cm×2

 


http://s9/middle/59ceda2dt8e384bf99e18&690

                                                   袁枚诗 68×68cm

http://s13/bmiddle/59ceda2dt8e384a114bcc&690

                                             项羽垓下歌 136×68cm

 

http://s7/middle/59ceda2dt8e384cde7726&690

                                                     郑板桥题竹诗 68×68cm

 

 

名家评说:

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

    我见德忠之字,览其总貌,但觉字势“雄踞傲岸”,字如其人,巍然丈夫气概“生气勃勃”。其实细加把玩,亦不乏莞尔嫣然之妙,其隶篆皆有斜倚,转侧之姿,时而浅笑,小露逸趣,其草书于奔放挥洒之余,有时也略展俏丽,可见德忠之心于莽莽之中自有纤纤情在。

    德忠贤弟已近花甲,其字尚有如此朝气,是令人艳羡处,望能永葆。所谓“人书俱老”者,是“老到”之老,而不是“横秋”、“垂暮”、“老迈”、之“老”。深望贤弟不负欣赏者的希望。

■张飚(中国书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第一点:邹德忠的书法很有感染力。第二点:现在艺术要百花齐放,但要有一个为主,符合提倡多元化、弘扬主旋律的要求,邹德忠的书法有很深的传统功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书法的主旋律。

■林岫(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我认为邹德忠的书法艺术有两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多方面探索,他主攻隶书,行草书写的也非常可观,有的超过隶书。二者皆可观,他从多方面丰富自己积淀成自己的青藏高原;第二特色是他强调抒情性,很自然,很适度,随意挥洒,不造作,这是非常可贵的。

■朱以撒(著名理论家、福建省书协副主席)

    这样的作品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以气势胜,坚硬直露,不遮掩粉饰,笔笔到位,表现了自如纵横的功力,我们说表现的圆满,这样的隶书可以当之。传统艺术欣赏中讲求的境界,更多的是由蕴藉、含蓄、简约来承担的,讲求刚柔相济,虚实相当。德忠先生这种隶书的表现方法说明执其一端是可行的,如果双兼,则会更有韵致,可以展开更丰富的审美空间。

■于曙光(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

    邹德忠先生的隶书是突出的,是以古法创新的。他涉猎面也比较宽,可以说篆隶字各有特色。他在文字选材上也很讲究文字和思想品位,追求积极向上,大气磅礴,他通过书法把自己所爱、所憎俨然全盘托出。这种形式,书体与文字内容的严谨和考究也是值得学习的,可以看出追求“先进文化”的方向是明确的。

■李庶民(著名书法评论家)

    其隶书风情独标,别开生面,雄伟中含姿媚,厚重中寓劲秀;用笔精熟丰厚,提案顿挫,和律中节,纵横畅酣,结字如峰峙塔矗,扶疏浓郁,自我作古,创以粘结法,使其隶书如金文之熔铸,如石刻之斑斓,块面映照,点线相和,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构成张力。成为卓茕不群的“邹家群”。

    邹德忠先生视深入传统为书艺之“大道正途”,他以自强不息的求索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情怀,“慎言创新、执意深入传统”,这正是其成功的基石之一。

■付京生(著名书法理论家)

    他的书法是美的艺术,但更是修炼心灵的载体,是用心灵、用情感、用热血浇灌的精神图腾。

    他一贯认为,鲁迅曾说过的汉字具有“意美”、“音美”、“形美”这三美,在“用笔之妙”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朱京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史论家)

    他融汉碑的端庄、汉简的率意、篆书的古奥、魏碑的刚健而为一,如此书写来的书法、点的形态、线的质感和结体的象貌都与以往拉开了距离,形成古奥清奇、醇厚率逸的独家风貌。

    他的行草书则更多的展示了他的另一个侧面,即充溢的才情和潇洒的文人气质。他的行草书师法二王、张旭、怀素一派,点画精到,骨肉亭匀,出规入矩,且又挥洒自如,重师承讲法度,但又不妨碍其情感的流露,达到性道一体,心与理一之境。

■陈方既(湖北社科院研究员、兰亭理论奖获得者)

    观赏邹德忠书法艺术,发现他不仅四体皆能,而且更擅长并且具有特色的则是隶书。他没有囿于明清以来大多数人以偏概全的学隶的经验,他自觉将碑石之体与简帛之体的界限打破,既据碑石上的潜势,又取简帛书上的笔意,从而对汉隶有了全局的学习继承。他不仅以传统的眼光审视汉隶,而且笔下还有贴学修养的流露。即他充分的发挥书写工具的性能突出了一个“写”字。

    他的书法艺术,既然得自古人,又分明是他自己。既是以审美眼光和创变勇气,又充分利用了新近的发现,从而取得了既源碑石、简帛又不同于碑石、简帛,既从正反两方面参照了前人写隶书的经验,又有前人所不曾具有的气息与面目。这是名副其实的创新。

■王学仲(中国书协顾问、天津市书协主席)

    他能分析总结现代人学习汉碑的得失,方法大体上是保持汉碑的雍容方正,然后吸取简椟书中活泼笔致,加强隶书的灵动和抒情性,依我看来,德忠以中长锋魏碑意态取势,吸收了一定的赵之谦,出现了不少方笔的波磔,做到以奇求正,以巧寓拙之致。

■冯亦吾(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题邹德忠书法集诗二首:

   一、书宗汉魏见雄强,行草精能近二王,信是强人挥大笔,一偏在手足珍藏。

   二、披览全书乐趣生,畅观篆隶与真行,从知尽是精心作,伫望风传播令名。

■陈祖范(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驱龙蛇奔驰腕底。邹德忠书法作隶书奇诡恣肆,暗融秦篆、汉简于一冶,若好花据枝,蔚为异彩,且其挥笔如铁画银钩不可放佛。

 http://s12/middle/59ceda2dt8e38972de39b&690


http://s2/middle/59ceda2dt8e38d0cf5cf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