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丛林诗词的创作——“尚颜杯·最美荆门”诗词大赛参评感言

(2022-10-28 08:42:19)

   谈谈丛林诗词的创作

    ——“尚颜杯·最美荆门”诗词大赛参评感言

  

   严羽云: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语,诗道亦在妙悟。又云:诗者,吟咏之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或曰:诗最高之境界在于禅意。何为禅意?窃以为,“兴”与“悟”之谓也。所谓“兴”,当然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个需要借助联想、想象,通过形象思维呈现出来。所谓“悟”就是感悟、醒悟,凭借逻辑思维得出的人生哲理、社会认知,即所谓弦外之音、言下之意,这是提升诗词境界的构思过程,也是到达艺术意境的外在标志。

我们来看看这次获奖的几首诗。

赵新军《唐安寺》

古柏通灵般若深,松烟宝寺梵音沉。

一从正念心中起,涤尽尘埃降澍霖。

    般若即般若波罗蜜多,普度众生的意思,即金刚经。全诗以古柏起兴,入宝寺焚香礼佛。这一过程,诗人悟到了什么?正念从心中升起,尘埃因甘霖洗涤。

周永凤《访唐安古寺》

穆穆燃香火,虔诚满目收。

梵音传福报,云鼓伴薰修。

心底为谁念,蒲前何所求?

三千烦恼去,且把浩然留。

    同样作者没有停留在纪事层面,而是大彻大悟,“三千烦恼去,且把浩然留。”

胡孝华《秋访唐安古寺》

妙道无言素影天,一轮清月说高禅。

金风塔外蝉吟露,山寺松间僧舀泉。

隔水黄花相望冷,燃灯青壁独归虔。

流年秋叶催人老,收拾凡心作佛田。

    这首起兴方面饶有特色,“素影”“清月”之下,作者听到了蝉为露而鸣,见到了僧泉边舀饮。果真如此吗?肯定不是。只不过是作者通过想象、联想,创设的清寒世界之幽境,为结句“收拾凡心作佛田”做铺垫而已。“蝉吟露”是借用了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韵出疏桐”的典故,用典也属于形象思维,可以提高诗作的品位。诗词创作需要形象思维的介入,否则就只是一篇日记。

陈望立《唐多令•瞻唐安古柏怀旧》

    孤柏老枝稠。龙泉泽水悠。叶扶疏、翠掩空楼。蒙浴天恩神造化,经风雨,送云流。  御赐匾文遒。石栏雕画浮。树岿然,历谢诸侯。古寺唐安根土厚,兴衰事,几千秋?   僧众聚居,犹如相倚成林,故曰丛林,并以此代指寺院、道观。我们不称庙观诗词,而称之为丛林诗词,这样更容易为当代社会所接受。这种兴悟之说,并不仅仅只出现在丛林诗词中,因为中华诗词素有“诗言志”的悠久传统,“诗道亦在妙悟”。下面几首山水诗同样也是富有禅意的。

曾海雁《游东宝山森林公园》

斜斜一径旋,花傍蝶摩肩。

岚重烟擎塔,山深翠接天。

倚松书案隐,纵目市衢眠。

随处莺声滴,归时已忘年。

肖志保《春登遐思》

隋塔东山耸,惯听朝暮风。

倚窗巫峡雨,过眼汉江虹。

八角凝禅语,七层怀佛空。

残垣存古史,一俯送飞鸿。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要有“弦外之音、言下之意”,就一定要把自己写进去,不能置身渡外。没了主体,焉能有感有悟?肖君一个“俯”字就把自己塞了进去,诗人形象也因此变得高大。

下面再谈谈丛林诗词的事。

肇庆鼎湖山有庙曰庆云寺,与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梅州灵光寺齐名,是广东四大名刹。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建筑庄严肃穆,雄伟典雅。寺内文物古迹众多, 如舍利子、千人锅、大铜钟、白茶花树、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等皆享誉海内。丁酉春节,余到此一游。在拜谒佛堂、瞻仰舍利子之后,来到藏经堂大院,发现了镌刻在长廊两壁上的百梅诗碑,诗碑以黑色大理石镌刻而成,长6米,高0.3米。上镌《咏梅百首》,下镌《咏梅百首和章》,均以小楷书就,儒雅娟秀,风致翩翩;刀工笔触细腻,清晰流畅,阅读方便。出寺庙时,余向方丈求得《鼎湖山庆云寺咏梅百首和章》拓影件一份,后来我做了一篇《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庆云寺百梅诗碑评述》登在2018515号的广州《诗词》报上,2019年世界博物馆日广东省在珠海大剧院即日月贝搞巡回展出,我这件文化衫就是庆云寺赠送的。这上面一首五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非常喜欢。因为虽然寥寥二十个字,却有兴有悟,渗透禅意。而且还把拗救的两个特殊格式用进去了,平时可以学习运用。

下面我们看看百梅诗碑的一些篇什:

1

宋广业唱:问梅消息近如何?尽说梅关十月多。偏我来时花未放,驱车岭上漫经过。

冼铁生和:寒梅晚放因为何?只为霜欺雪压多。瘦骨嶙峋山野老,上林禁苑未经过。

“寒梅晚放因为何?只为霜欺雪压多。”既是起兴,又是感悟,二者相得益彰。

16

宋广业唱:江皋无伴独栖迟,幸有梅花可赋诗。犹记少陵题句好,春深江县正芳时。

冼铁生和:独渐尘世我来迟,未读梅花百咏诗。难作宋公门下客,自怜异代不同时。

“少陵题句”指杜甫《江梅》诗:“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自怜异代不同时”,这种感悟是破天荒的,毫无可能实现的,一般人可能会想到,但表达出来的却少。跨世纪的对话了!古圣今贤,爱好相同,情操一致,方能唱和默契,读来岂有隔世之感?

40

宋广业唱:琼枝铁干自天然,折线缠身最可怜。只为人情争妩媚,故教维挚太拘挛。

冼铁生和:梅花特性本天然,肆意摧残非爱怜。为鬻病梅求重价,屈枝剪密瘦腰挛。

诗词唱和,非但要依辙同韵,而且要内容相近,或者渲染烘托,或者对比对照,造成若即若离之势。这首围绕“病梅”开展,配合默契,可见和者功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征文更名为“尚颜杯”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它必将对丛林诗词创作起着推动作用。荆门古代不但有多处道观寺庙,而且出现过多位著名诗僧,除尚颜外,还有一位齐己,俗名胡得生(864943)唐末五代诗僧,他住锡荆州龙兴寺,但有30多首诗与荆门有关。他有一首《怀金陵知旧》:“海门相别住荆门,六度秋光两鬓根。万象倒心难盖口,一生无事可伤魂。石头城外青山叠,北固窗前白浪翻。尽是共游题版处,有谁惆怅拂苔痕。”“诗佛”王维为荆门也留下诗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襄阳太守,常与摩诘饮于习家池。

至于唐安寺、唐安古柏自古以来也不乏咏叹之作,如唐·王霞卿《题唐安寺阁壁》、明·丁济《九日游唐安寺》、明·费思居《唐安寺集杜少陵》,写唐安古柏的诗篇更多。我想,通过这次“尚颜杯”诗词大赛,荆门诗词界的丛林诗词创作活动一定会更加活跃,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贴近时代,紧扣主旋律,关注民生,净化心灵,情系家国的作品来!这次尚颜杯一等奖作品《唐安古寺春晓》(作者陈生贵)“山披嫩绿绣成堆,晓燕斜飞剪翠微。古刹钟鸣惊布谷,远村犬吠启朱扉。云窥法座参禅意,风入经堂拭绛帏。回望唐安春烂漫,菩提叶茂海棠肥。”就很有新意,一看题目就知道是紧扣新时代的,末尾选取“菩提”与“海棠” 寺院的神木为意象,以景结情,可谓别具匠心。借此机会,我祝福若干年后,唐安古寺能有“咏柏百首”或者“咏栎百首”的问世与永久传承,这亦是住持方丈的大恩大德!

这里顺便说说栎树。栎树,荆门人称黄栎树,质地坚硬,木柴沉重,耐寒耐旱,与出家人的品格近况,应当视为寺院神木。目前庙前的三棵黄栎古树,被称为“吉祥三宝”,未免有矮化矮化之嫌,冒昧建议改称“珈蓝三神”。

丛林诗词虽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毕竟只是当代社会主旋律中的一支小插曲。丛林诗词虽然与宗教有别,但也同样不得进入中小学校课堂,因为古代丛林诗词流露出的那些看破红尘、退隐山林、与世无争的情绪是不宜在青少年一代中传播的。我们讲丛林诗词,只是借它的“妙悟”之道,与我们学习聂绀弩诗词一样,也是批判的继承,而不全盘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