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孩子,该不该参加比赛?
文:66妈
http://s8/middle/59c7ff1ag8d88b74e82b7&690
今天,又和林老师谈话了,因为我的犹豫摇摆,这是一个星期以来的第三次谈话了。
六六学琴两年半了,面临一个突破期。原来任课的小张老师,乐队的倪老师,还有现在的丁老师,还有把六六当成自家弟弟的小林老师,一致认为,孩子是个好苗子,具备学琴的一切硬件-----对音乐有一定的敏锐度,上课专心,吸收新知识快。虽然手型上不是很讨巧,但贵在有灵气。老师们的建议是,明年的八月,两年一届的“广东省小提琴比赛”,六六应该拼一拼,通过一年的努力备战,让自己开阔眼见,上一个台阶。
老师的意思很明确,这就像一张三角凳,家长,老师,孩子,三位一体,缺了谁这凳子都得倒。现在可以肯定,老师是伯乐,儿子是千里马。就看我这个江州司马的了。
我家的天才儿子,当着老师的面,誓言旦旦。
丁老师问:六六,你有信心参加比赛吗?
六:有啊,我的目标是张延光,张雨辰。(天,这俩姓张的都是上届比赛不同年龄段的金奖获得者。他那里无知无畏的放火箭,是痛快了。可是,我有理智啊!如坐针毡。)
小林老师问:六,你愿意通过这一年的努力,让自己上一个或两个台阶吗?
六:不,我要上三个台阶!(我直接趴桌子上了,这卫星,他是真敢放啊!)
好家伙,这话一出,完全把我推上了被谴责的位子。老师们痛心疾首的数落:多好的儿子啊!还犹豫!你这当妈的到底在想什么啊?
怎么想的,当着校长的面,我当然没说明白。我说,希望孩子能快乐的学琴,没想过让他拉成啥出息样子,就是希望能坚持下去,能欣赏音乐,能感受美好。
其实,我是想说,让儿子学琴的目的就是一熏陶。抛开天赋的问题,我完全没想过让他走专业路线。才七岁的孩子,就帮他设定未来的路?也许他不是很合适成为帕格尼尼,他可能更合适成为查理.芒格,成为罗红,成为李锂呢,谁知道,他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慢慢选择,慢慢成长。
这些还是大话。其实,我家儿子我了解。也许真是像老师说的,他具备了向上走的更远的硬件。但是我觉得在软件方面,他并不具备,那就是他的性格,对音乐的热爱以及练琴的基本态度。特别是这个态度问题,问题大了。
孩子没错,就是个八岁了狗都嫌的男孩。他具备了一切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应该有的淘气和捣乱的潜能。每天的练琴时间是我陪着,谁也不能替代。这个过程真的蛮不快乐的,为了拖后几分钟每天上演河东狮吼,为了少拉几分钟,也真难为他,和我斗智斗勇。真是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啊。
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我自己我更了解啊,绝对是一没毅力,没恒心,没竞争欲望的主。我几年如一日的陪着他上琴课,回来督促他练习。有时鼓励有时责骂。我觉得这是我的本分,我也就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了。是的,是有很多优秀的琴童妈妈,很多的地方值得借鉴,学习。可我知道,我不是,也没打算学。
为了孩子是不是调整状态参加比赛的问题,我和老耿已经发生了很多次的交锋了。
我说,1000个学琴的孩子可能会有30个参加比赛。这30个孩子,女孩占了三分之二。男孩最多就10个。我真不觉得你儿子要当这十分之一,他也当不了这十分之一。我也成不了这十分之一的优秀妈妈。
真的,我有自知自明。丁老师对我说,你要多向章昊妈妈学习。告诉自己孩子是最棒的,慢慢的,他就一定会成为最棒的!我坦诚的告诉老师,我成不了张昊妈妈,可以学,可结果也是东施效颦。老师很无奈。
还有,我和老耿说,我觉得儿子现在这样挺好的,快乐健康的个性,与人或环境相处和谐,(其实孩子之间的打闹,我觉得也是和谐的一部分。)
执着而不偏执,淘气而并不霸道,还有很多的爱好,对未知的渴求。这些都比参加比赛重要的多。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琴是一门很耗时的爱好,它有一定的排它性。我还是希望六六有多一点的时间画画,运动,玩耍。
我们老耿说,你这是偷换概念。这和参不参加比赛完全不冲突嘛。合理的安排时间才是你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我儿子他自己强烈要求参加比赛,迫切要求上三个台阶。你不是拉他一把,你还推他一把!这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孩子通过比赛的准备过程,知道了成绩的来之不易,会成长,成熟起来。从小有这样的观念,以后就在竞争中容易处于优势,不会面临一次次失败,被淘汰的打击。
......
http://s9/middle/59c7ff1ag8d4c3b2d96d8&690
和小林老师,丁老师的一次次沟通,一次次的把心里的真实感受坦诚的对老师袒露。不知不觉中,固执的我发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
老师说,孩子练琴自觉性都不大可能百分百叫家长满意,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在所学上缺乏天赋。所以,在他们有天赋的时候,老师有责任要提出来,要引导,要锻炼他。而家长呢,需要做的是,配合老师的计划,在他们调皮的时候,使坏的时候,逃避的时候,总之懈怠的时候,举起监督的鞭子。
老师说,参加比赛,并不是就去走专业路线。这么多年过来,一次次的比赛,铁打的赛场流水的选手。可这样的大赛,开拓孩子的眼见,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坚强了孩子的性格。
老师说,以身作则。这是最好的方法。身教重于言传。作为妈妈,在这漫长的准备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你就是孩子的镜子。你的举止就是孩子镜子。我经常看你的文章,我了解你。你不是一个对孩子没有要求,没有期望的妈妈。你的期望还很高。我理解,你希望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可是,有些成长,有些闪光就在你这样的犹豫中就把孩子耽误了。
.......
老耿的焦虑,老师的期待。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认真的思量,体会。
http://s6/middle/59c7ff1ag8d4c0f6e0dd5&690
今天,经过长时间的徘徊,犹豫,决定了。要好好的陪孩子走这一年。虽然他迫切要求参加比赛的初衷和我的理念完全没有交集,我也决定了,陪他一起去面对,去成长,去洗礼!
下面这些,是写给自己的,一年后回来检验。
**多和儿子说,对的,可以,你真棒! 少说不行,不可以。
**理念要坚定,不能再朝三暮四,人云亦云。坚定信念,不在决定了的问题上朝令夕改。不断的改变让小孩无所适从。
**多给儿子一点选择的权利,自己做主的权利。
**希望他坚持,困难来了,不抛弃不放弃,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对最后的结果,无论好坏,都快乐的接受。但我自己要首先做到。
(这些绝对都是我对孩子教育中的软肋,写下来勉励自己!)
http://s13/middle/59c7ff1ag8d4bdfe6a5bc&690
http://s6/middle/59c7ff1ag748d26cd4eb5&690
后记:
儿子刚刚看了这一段“我真不觉得你儿子要当这十分之一,他也当不了这十分之一。”
一个人坐旁边流眼泪生闷气去了。他说他觉得自己要当这十分之一,也一定能成为这十分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