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生活当中,除幼儿学习与活动之外的其他衔接与转换时间称之为过渡环节。如晨间接待、入厕、喝水、餐前、餐后……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老师们相对重视,活动前有详细的活动设计,活动后也有教学反思。而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相比其它环节而言,它更是一个相对自由、松散的环节。“消极等待”、“嘈杂无序”、“放羊自由”的过渡状态是常见的,老师们容易忽视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的身心发展需求。
目前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问题存在:
1、“放羊自由”式的过渡模式
一个教学活动之后的喝水环节。老师一句:要喝水的小朋友排队喝水。幼儿就一窝蜂的挤在茶桶前,你推我挤, 个别喝完水的幼儿在一旁打闹嬉戏,个别幼儿没去喝水,教师也熟视无睹,不去提醒。
案例中的教师对过渡环节采取“放羊自由”式的过渡模式,这是不尽职的,幼儿自由的嬉戏打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个别幼儿没去喝水教师也没顾及。
2、“整齐划一”的高控过渡模式
餐后幼儿甲对跟老师说:“老师,我想去娃娃家玩。”老师回应:“不行,今天我们饭后活动是看书,去书架上拿书吧。”幼儿乙对老师说:“老师,我想去搭积木。”老师回应:“不行,今天我们就看书。”班级的餐后看书活动,有个别幼儿没有兴趣参加,翻了几遍书之后,就没耐心,坐在位置上跟同伴讲话,甚至有幼儿撕书开始折纸。
案例中的教师在餐后过渡环节中忽视了幼儿参与的兴趣,高控幼儿的活动,导致幼儿出现讲话、撕书的消极现象。可见整齐划一的高控模式没有尊重幼儿的兴趣,没有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不适宜的过渡模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