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一向偏爱具有异域风情的小镇。2011年9月,行摄呼伦贝尔大草原时,途经几个颇具俄罗斯风情的小镇,其中恩和与临江,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时至今日,我仍深深怀念那片土地,怀念在恩和与临江小住时邂逅的那些人与风景。
2011年9月9日,从海拉尔,一路向北,行摄金帐汗、根河湿地,傍晚时分,与司机汤姐抵达中俄边境线上的恩和小镇。在汤姐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家雅致的木质小院。男女主人皆为中俄后裔。男主人姓裴,身材魁梧、性格爽朗,让我称他“老裴”,女主人是一位皮肤白皙、慈眉善目的俄罗斯大妈。
P2

大妈待我很好,不仅安排我住在布置典雅且暖气充足的小木屋里,第二天一早还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P3

吃过早餐,带上相机在周边逛了一转。恩和小镇的居民大多是中俄后裔。居住的是典型的俄式木砌房子,叫做“木刻椤”。用原木交错叠建,原木之间垫有青苔或泥土,屋顶是铁皮覆盖的,门窗边框用彩色漆绘。家家窗台上都有鲜花。
P4

P5

P6

P7

P8

P9

P10

返回时,老裴以孩子气的语气道,“听小汤说你一路都在唱歌,想请你现在唱几首歌给我们听听,可以吗?”我毫不推辞地给他们唱了几曲四川和云南的民歌,老裴和大妈听得很是欢喜。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当我说,因一路高歌,嗓音已有些嘶哑时,大妈便从柜里取出一大包地莲花送给我泡水喝。老裴说,这可是她花了不少时间采摘、晾干后打算自己泡水喝的,我本想只拿一小包,可大妈说难得我们投缘,坚持要我全收下。
临行,大妈与我在木栏杆旁亲切合影,老裴在一旁见了,连声嚷嚷道,“我也要和远道而来的美女摄影师合影留念”,我忍不住笑与老裴合了一张影。老裴说,他认定了我这个朋友,欢迎我以后带朋友再来恩和,吃住在他家,他全免费。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是奇怪,有的人时常见面,却难以真正亲近,而在恩和,仅仅留宿一夜,却感觉老裴一家犹如自己的亲人。依依道别老裴和大妈,尽管知道今生也许不会再千里迢迢来恩和,可还是很诚恳地对他们说,有机会我一定再来看望你们。
P11(鸿儿与恩和小镇俄罗斯大妈、老裴留影)

在内蒙古和俄罗斯接壤的地方有一条河叫额尔古纳,是中俄的界河,在河东岸边有一个与恩和相似的颇具俄罗斯风情的小镇——临江。
9月10日下午,抵达临江小镇后,司机汤姐带领我来到一座适合拍额尔古纳日落的山坡上。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静静地洒在幽幽流淌的额尔古纳上,天光云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那一刻,我默默伫立,因为邂逅了难得一见的风景,而对冥冥中的上苍充满了感激,
P12

临江的夜很静,没有犬吠,也听不到鸡鸣,早上四点多天已蒙蒙亮。走出屋外,乳白色的晨雾笼罩着额尔古纳河边世外桃源般优美、静谧的小村子。
P13

P14

弯弯的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从村边静静流过,飞翔的沙鸥,悠闲的牛羊,是河边最生动的风景。
P15

P16

晨雾渐渐散去,太阳渐渐升起。缤纷的朝霞、起伏的山峦、澄澈的河水、素朴的木屋……画一般的风景。
P17

P18

临江小镇,只有八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口人,大部分人具有汉族和俄罗斯混合血统,是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虽然是汉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混合体,但许多人家还保留着较为浓郁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在这里不出国门,也可以领略到俄罗斯的异国风情。
P19

P20

P21

临江小镇,虽然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乡村游”的牌子,办起了“俄罗斯家庭旅游”,但商业气氛远没有中央台曾报道过的室韦浓郁,整个小镇显得安静平和。
P22

P23

生活在临江小镇的中俄后裔。他们保持了俄罗斯人的生活习俗:住着用原木盖的“木刻楞”,爱干净,院子里种满了花草,小木屋窗台上也摆着鲜花,非常温馨。
P24

P25

P26

P27(鸿儿留影于临江小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