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离职进修生活

(2008-11-17 18:04:08)
标签:

重庆

教育学院

离职

进修

文化

分类: 鸿儿散文随笔

    为人师表几年之后,想离职进修本科学业的念头,像一个绮丽的梦始终缠绕着我。然而,由于每年想离职进修的教师太多,而批准离职报考的名额又极为有限,所以我的几次申请都以失败告终。2000年初,经不住我几次三番的软磨硬泡,教委主任终于同意让我报考离职进修。

    2000年5月,我信心百倍地参加了全国专升本成人高考8月中旬,我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9月初,我辞别我的学生和亲友,满怀憧憬奔向全新的生活。

    在以培养、培训教师为宗旨的重庆教育学院里,我们中文本科班八十名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在重庆各地当了五至十年教师后前来离职进修的老大学生。子曰:“教然后知困”,别看我们这批老大学生,虽然少了几分天真、浪漫,但求知欲却远远超过那些尚未踏入社会直接专生本的大学生。

    开课的多半是德高望重的中、老年教授,偶尔也有两三位年轻的助教,其中有三位教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位是教《美学》的丁教授,他大约五十岁左右,声音爽朗,神态祥和。他讲课从不带教材,古今诗词歌赋、中外名人典故,随口说来,无不妙趣横生,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他的引导下,我们的美学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他的口头禅:“平常心是道”,给我的启迪可谓终生受益。是他使我明白,人生在世,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世事变幻;也是他使我领会到拥有一颗平常心,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另一位是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王教授,他平时不苟言笑,但分析起作品来却是入木三分。他总喜欢在课堂上给我们来个突然袭击:选一篇文章,让我们当堂课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赏析。课后,他会根据我们写的内容,分别打上“A、B、C、D”四种等级,在下一堂课,再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评讲。记得那时,因为我写的赏析几乎都是“A”,所以很喜欢上他的课。课间,也常与他交流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看法,他总是很耐心地与我探讨,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每次与他探讨后,我便真切地感觉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还有一位是教《西方文学》的黄教授。他年近花甲,精神却很饱满。我最佩服他的是,但凡西方文学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他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教学很认真,对于每个学生上课发言、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情况,他都要作详细地记载。但他脾气不太好,每当他抽哪个学生回答问题,而那学生一时答不上时,他总是摇头,且不留情面当众批评:“本科生了,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不感到羞耻和悲哀吗?”所以,许多同学听他上课都有几分紧张。然而,这样一位不苟言笑、要求严格的教授,也曾破天荒地微笑着表扬过几位学生。记得,有一次他让每个学生课后写一篇《东西方意识流之异同》的论文,许多同学都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动笔写的,而我没去查资料只是把自己平时看的东西方作品在脑海中进行一番比较后,按自己的观点写了一篇大约五千字的论文。论文交上去后,我一直担心严厉的黄教授会责备我草率为文。结果论文发下来时,竟意外发现我的论文得了“90”分,且是全班的最高分。在评讲论文时,当着全班同学,一向严肃的黄教授竟几次微笑着表扬我和另外两位男同学写的论文。课后,他还主动找我和那两位男同学谈心,勉励我们继续努力。这前所未有的殊荣,让我一度受宠若惊,听他的课也就格外认真。

    在教院,除了每天按课表到教室上课外,我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里。书架上那一排排大部头名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肤浅与无知。我只有让自己沉溺于书海,才不会感到空虚。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带上笔记本走进图书馆;喜欢站在一排排书架前,挑选自己中意的书;喜欢静静地坐在阅朗室的一角,一边看书、一边沉思,一边作笔记;喜欢离开图书馆时那种充实而欣慰的感觉。

    在教院,课余时间除了看书,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练书法。从小就特佩服那些能写得一手好书法的长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信笔挥就书法精品。可惜年少轻狂时只知龙飞凤舞的随意涂鸦,很少静下心来临帖,故在书法上没有什么进展。教了几年书之后,重拾校园生活,心中少了几许浮躁,自然也能静下心来临帖。每天下午独自对着我喜欢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字帖,练上一个小时,几个月之后,同寝室的姐妹都称我写的赵体有点“赵”味了,我顺势游说姐妹们都来练书法,结果全寝室的姐妹都养成练书法的好习惯。

    如果说读书,是我在教院的第一大爱好;练书法,是我在教院的第二大爱好;那么,周末与同寝室的姐妹们去舞厅跳舞,无疑是我的第三大爱好了。每到周末,当校园舞厅那优美的旋律四处飘荡,我和同寝室的姐妹们总是经不住诱惑,尽管校园舞厅的设备比不上社会舞厅,但我们从未介意。无论是舒缓、缠绵的慢舞,还是激情奔放的自由舞,大家都跳得很投入、很尽兴。

    日子在静与动、梦与醒的交替中悄然流逝。我的为期两年的离职进修生活转眼就结束了。离校的心情和入校时的兴奋截然不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给予我教诲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姐妹,无一不让我难舍难分。我多想还能在这洋溢着历史与文化的校园里再呆两三年啊。但我只能离去,带着有校长签章的本科文凭,带着姐妹们的真诚祝福,带着我对离职进修生活的美好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凤凰行记
后一篇:故乡的野菊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