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镇远

(2008-09-27 08:56:26)
标签:

贵州

镇远

旅游

分类: 鸿影:贵州

       走过镇远

 

   向来喜欢有山有水、历史悠久的古城,所以,对于座落在舞阳河畔有“黔东重镇,滇楚锁钥”之称的千年古城——镇远,我早已心存向往。2007年国庆长假期间,在从故乡经玉凯高速路返回贵阳的途中,家人经不住我几次三番的游说,陪我一起踏上前往镇远的旅程。

 

    一路上,一边兴奋地哼着小曲,一边欣赏舞阳河畔秀美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镇远古城。

    站在古城码头边极目远眺,但见舞阳河平静如镜,深不见底,阳光下泛着大海般湛蓝的光芒;河面上,不时有飞檐翘角的五彩龙舟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声、整齐的号子声轻快划过;河两岸青山起伏林木葱茏,造型别致的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果然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镇远,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有了具峨嵋之秀、青城之幽、漓江之美的舞阳河,而永远保持着动人的风采。

        走过镇远

 

    在古城码头边稍作观光,我们便直奔镇远的著名景点“青龙洞”。“青龙洞”是贵州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21年(1388年)。古建筑群依崖傍洞,贴壁凌空,结构精致典雅,中原的建筑形制与苗村侗寨的吊脚楼干栏式建筑在这里巧妙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周围的石崖、古木、青藤相互映衬,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可谓美不胜收。从入口拾级而上,感觉有一种清凉沁人心脾。中远洞、文公祠、紫阳书院、万寿阁无不告诉我们这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是多么的悠久、深厚。如果说镇远是文化漩涡的话,青龙洞就是这个漩涡的中心,它把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汇集在青龙洞,成为镇远文化的一个缩影。

 

      走过镇远

 

    参观完青龙洞几十座靠崖连洞的古建筑群,我们来到祝圣桥。斑驳的凉亭,大块的被人踩得发光的青石板,透露出这座古桥丰厚的历史沉淀。坐在桥中的凉亭里,远望南北两岸山峦层叠,东西一泓碧水弯弯,感觉真是如梦如画,我甚至幻想当年缅甸使者骑着大象经过此桥的热闹场面。桥,不单纯是一种交通要道,更是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纽带。

 

 

   

      走过镇远

  

    走过祝圣桥,沿着临河的石板街,步入镇远古城。在来镇远之前,我曾从书上得知,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镇远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以后,一度战云密布的镇远进入了商业经济的鼎盛时期,“镇远街,人挤人,挑窑罐的被撞破,担桐油的不出城”描述的就是当时赶集的热闹场景。所以,我满心以为街上会很热闹,结果发现街上过往的人并不多,或许是长假即将结束大多数游客已离开的缘故罢。

 

    顺着石板街缓缓前行,一行人都忍不住感叹街道的干净、整洁。长长的一条街看不见一丁点果皮、纸屑,甚至灰尘,就连偶尔起风吹落两三片树叶,也有穿黄马甲的清洁工很快将其扫去。石板街两旁巍然伫立的是一排排灰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民宅,每家每户门前都高挂着大红灯笼。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如今,不少民宅经过改装已纷纷挂起了客栈、宾馆、饭庄、工艺品专卖店等招牌。由于游客不多,店主们有的在门前玩陀螺,有的摆着棋盘对弈,有的端着紫砂壶品茶,有的躺在椅子上悠闲地晒太阳……平和与从容的气息在风中飘荡。

 

      走过镇远

 

    听当地人介绍,镇远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宅多集中在偏街小巷内,于是,我们一行像鱼一样游进古城小巷,在小巷深处不时看见一座座围在高大的封火墙中的深宅大院。这些古老的宅院经过多年风雨的冲刷,已不见当年的显赫,但透过大院富丽的门楼、门框上的雕花图案和匾额上残存的烫金,我能想象出当年它和它的主人是何等的荣光。

 

    在古城随心所欲地闲逛着,不觉太阳已偏西,本打算在镇远停留一夜,看看镇远流光溢彩的夜景,第二天乘小舟游罢铁溪再回贵阳,可家人执意要走,我也只得依依作别镇远。

 

    作为一名匆匆而过的旅客,我不敢妄言对镇远的了解,我只想说,通过短暂的镇远一游,我已真切地感受到曾经因武而建,因武而兴,因武而商的镇远,已散去了昔日的硝烟与繁荣,回复了它特有的平和与宁静;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宗教、信仰,在这座虽然偏居一隅却蕴涵着巨大包容力的古城中找到了永恒的和谐。

 

      走过镇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