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传染性腹膜炎(一)病原和发病机制

(2011-11-21 08:34:02)
标签:

猫传染性腹膜炎

fip

冠状病毒

fcov

病原

分类: 猫病专题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是由猫冠状病毒所致的进行性、高病死率的全身性疾病。猫冠状病毒更常引起不明显的肠道感染,通过粪便排泌病毒。轻度肠炎和腹泻罕见。猫冠状病毒在肠道复制时变异可使其感染巨噬细胞并引起FIP。不管其名称如何,FIP所致损伤是广泛性的,并不局限于腹膜。FIP通常分为渗出性和非渗出性。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查出该病后,FIP已经成为猫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然而仍缺少确定性诊断、有效的治疗以及可靠的疫苗。随着疫苗的使用猫白血病发病率出现下降,这样FIP已成为猫最致命的疾病。

一、             病原

猫冠状病毒

l         猫冠状病毒(FCoV)是一种单链有包膜的RNA病毒,有两种血清型。血清Ⅰ型主要存在于北美和欧洲,血清Ⅱ型与犬冠状病毒(CCV)关系更密切,主要存在于日本。

l         冠状病毒见于多种动物,通常感染呼吸道或胃肠道上皮细胞。FCoVCC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呼吸道病毒和一些人冠状病毒关系密切。引起犬肠炎和腹泻的CCV能感染猫,并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与FCoV具有交叉反应性。试验条件下,CCV能引起肠炎、腹泻,甚至猫传染性腹膜炎。

二、             猫传染性腹膜炎发病机理

关键点:引起猫传染性腹膜炎的冠状病毒是无害的猫肠道冠状病毒的基因突变体。

l         以前认为这是猫的两种相似但不同的冠状病毒,无害的猫肠道冠状病毒和致命的FIP病毒,但现在认为它们是同一病毒的不同表型突变体。非突变的FCoV通常引起不明显的肠道上皮细胞感染,通过粪便排泌病毒。在猫肠道复制过程中,FCoV经常发生变异,特别对于幼猫,偶尔会引起重要的基因突变,使得FCoV感染巨噬细胞并在其中复制。

关键点:任何感染有FCoV的猫,如果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而感染巨噬细胞,均可能发展为FIP。病毒在巨噬细胞内复制可定义为FIP

l         巨噬细胞然后复制突变了的冠状病毒,并将其运至靶组织诸如腹膜、胸膜、肾脏、葡萄膜和神经系统,引起广泛的免疫介导性血管炎、弥散性血管周脓性肉芽肿性炎症和渗出性纤维素性多浆膜炎。这些是FIP特征性损伤。

l         发病机理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结合、细胞因子释放、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坏死性和通透性增加性损伤。

关键点:FIP并不是病毒引起广泛性损伤,是猫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所致的结果。

l         FCoV自然免疫所知甚少,但据认为是细胞介导性而非抗体介导。循环中FCoV抗体实际上可加速该病病情进展。

三、             流行病学

流行性

l         FCoV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猫中。在许多地区,50%的猫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即血清阳性率)。这些血清阳性的猫多数代表当前或曾经感染非突变的FCoV,仅仅一些猫出现FCoV突变引起FIP,因此,FIP发病率更低。

l         FCoV感染流行性在饲养拥挤的猫中最高,如猫舍、收容所和多只猫的家庭,其血清阳性率介于50~90%

l         在局部养猫地区血清阳性率达90%,多数FCoV感染的猫健康,仅仅5%的猫出现FIP

l         对于散养和自由流浪的猫FCoV血清阳性率介于12~15%。较低的阳性率可能与猫较少的群居相互接触以及较少接触经粪便排泌的病毒有关。

l         单只猫饲养家庭血清阳性率为15%或更低。

l         北美兽医教学医院一项大的调查显示,每200个猫新的病例中FIP就有1例。这个数字更多地代表兽医见到的病猫中的情况。

l         FCoV能感染多数野生猫科动物,包括狮子、美洲狮、印度豹、美洲虎、美洲豹、美洲野猫、山猫、猞猁等。印度豹尤其易感并发展为FIP

四、             危险因素

关键点:无论什么时候FCoV存在于猫,其均有可能发展为FIP

l         FCoV感染更常发生于母源抗体消失的幼猫,介于6~16周龄;因此,猫舍中与排泌病毒的成猫接触较多的幼猫发病率最高。

l         幼猫易发FIP6月龄至3岁龄发病率最高,不过任何年龄猫均可发生。

l         饲养拥挤时危险性高(多猫家庭、纯种猫舍、收容所)。

l         有收容经历的猫一周后粪便排泌FCoV可增加至1百万倍。

关键点:多数FIP猫来自于猫舍和收容所。

l         任何增加FCoV在肠道复制的因素,均可引起病毒突变几率增加,进而引发FIP的几率增加。因此,病毒载量、应激、免疫损伤、糖皮质激素、外科手术和并发疾病(例如,猫白血病病毒或猫免疫缺陷病毒)均是FIP的危险因素。

l         一些纯种猫和印度豹基因遗传易感性也是FIP的易发因素。

五、             病毒传播

l         FCoV主要由临床表现不明显的肠道感染猫经粪便排泌。健康携带者经常在粪便中排泌FCoV至少可达10个月,一些猫可持续排毒多年,也可能终生排毒。三分之一健康的FCoV血清阳性的猫排泌病毒。在高密度饲养的局部猫舍,高达60%的健康猫可能在任何时间排泌病毒。

l         FCoV室温下通常在24~48小时被灭活,但在干燥的粪便碎屑中存活可达7周;因此,环境污染是重要的感染因素。污染的地面,食物和水盆,人的衣服、鞋子和手,均可充当传播媒介。多数消毒剂和除污剂可很容易地灭活FCoV

l         非感染猫通常经口鼻接触含有病毒的粪便或环境中污染的物质而感染。被毛上污染的碎屑和尘粒在猫正常理毛行为中也能被摄入。

关键点:拥挤的室内饲养场所使得接触带有病毒的粪便几率大大增加。

l         在猫舍,幼猫在6周龄后母源抗体消失,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粪便更容易被感染。在5~6周龄将幼猫与成猫分离可预防感染。

l         FCoV也能经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排泌,但这些不是感染的主要来源。

l         经胎盘传染也是可能的,但不常见。

l         FIP猫排泌的更多是无害的非突变FCoV,而非有害的可致FIP的突变病毒;因此,FIP本身并不是直接接触传播。FIP患猫较健康携带者排泌FCoV量更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