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到了娘的祭日,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娘驾鹤西去已经三年。三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短的可以忽略不计,可对于人生百年,虽然不长,可毕竟已过千天。这一千多天的时间,可以抹去人生好多痛苦的记忆,成就许多新的事情。可对于娘,娘的音容笑貌,娘的品德情怀,娘的高风亮节,乃至我所经历知道的娘的每一件事,听到的娘的每一句话,并未随着娘离开时间的延长而流失,而是愈加铭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不论是白天晚上,工作休息,说话办事,无不经常想起娘是怎么说的,娘是怎么做的,用娘那朴素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随着娘离开时间愈长,愈加感到娘却仍然活着,活在我的心中。
娘病重的时候,我到一个朋友家讨给娘治病的偏方和药材,那时早已知道娘得的是不治之症,但却心存着幻想,那怕是亿万分之一的希望。在朋友家,朋友曾对我说:“孩子和娘的心是紧连着的,要给娘好好治,明知没用也要治,让娘能多活一天你就多赚一天,等着娘走了,你就知道想娘的滋味了,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深刻”。朋友说这话的时候,满脸带着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无奈,眼含着思念的泪光。那时我忙着给娘请医找药,忙着为娘陪床照料,无暇更不愿意想这以后的事情,但朋友的表情却让我难以忘怀,朋友的话也就记着了。
为娘治病,请了能够请到的最好的医生,用了能够买到的最好的药物。陪娘度过最后的日子,我的姑姑、叔叔、婶婶,我的爱人,我的至亲好友都付出了满腔的心血。我虽新到一单位,承担了一件时间又紧,任务又重的工作,但也抽出一切能够抽出的时间陪娘。虽然娘最终还是走了,但在娘查出病来的最后日子里,应该是没有留下什么遗憾的事了。
娘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我眼含热泪写了一篇文章《娘,我想您》,我写了这一年我想娘的悲痛思念心情,回忆了娘辛劳简朴,古道热肠,奉献忘我的一生。文章刊登在了《青岛日报》上,我接到了很多朋友的电话,表达对娘的敬意和哀思。去年的今天,我本想再写一篇文章,追忆娘,怀念娘,可就是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无从下笔,只好作罢。
娘去世三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娘刚去世时的那种无理智悲痛的心情在不断减轻,可对娘的思念却在不断加强,真的像朋友说的那样,尝到了想娘的滋味。这想娘的滋味是什么?是思念,是留恋,是不舍,是母子情深,是爱,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感觉、感受。
有娘就年轻,在娘的眼里,不管已经长到了多大,我感觉永远还是个孩子,娘永远都会用她那已经苍老的胸怀温暖着我。辛劳、委屈可以向娘抱怨,藏在内心的话可以向娘诉说,有了成绩可以向娘夸耀。娘会为我难过,娘会听我诉说,娘会为我高兴。娘能陪着我大笑,更能陪着我流泪,娘就是一个的宽厚的港湾,时刻可以泊下我这条小船,给我力量,给我温暖。有娘,就永远年轻,永享温暖。娘走了,一夜之间,我感觉我老了。
有娘就有依靠,娘会看着我走过每一步,小时候搀着我,大了提醒着我,指引着我躲过人生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让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管是童年时期,还是人到中年,关键时刻,娘都会用她那朴素,甚至可以说土的有点掉渣的语言教诲着你,就像《姥姥语录》里姥姥的话,虽无任何华丽的辞藻,但大白话中却包含着智慧和哲理,听懂了,记着了,让我终生受益。
娘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话很多,有的堪称至理名言,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有三句话。外出求学的时候,娘说:“惦实学,别惹事,离闺女远点”,工作了,娘说:“惦实干,别惹事,离女人远点”。惦实是我老家的方言,就是认真、使劲的意思,这“惦实学”、“惦实干”,就是认真学习、认真工作。“别惹事”就是遵纪守法,团结同学、团结同志。闺女在我的老家是未结婚的女子,“离闺女女远点”、“离女人远点”,就是生活作风要检点,谈婚论嫁要认真。娘这三句话一直对我说道她离世。我已是知天命之年,这些年不论是上学,工作,还是家庭,都是按娘的这三项基本要求做的,求学顺利,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我永远感激着娘。
娘走了三年了,这三年我就像是一艘迷失了航向的小船,总想着娘在的时候,为我做的那些无微无私,至情至爱的奉献,回想着那年龄虽已不小,但仍可以在娘面前撒娇的惬意日子,总想着还能够听到娘那大白话的教诲,哪怕就是一次。可这一切永远都失去了,永远,永远。我只有遥祝娘在天堂了幸福安康!
写着文章,思念着娘,我突然想起了三十年前上大学时看过的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主题曲的歌词: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三十年前听这歌,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感动。三十年后想这歌,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感同身受。有娘的时候感受不到娘的重要,娘走了,这才知道,有娘自己真的是宝,没娘了,自己虽不至于像草,但的确失去了很多很多。
我现在特别羡慕那些可以在节假日里搀扶着步幅蹒跚,满头白发的老娘走在街上的人,甚至是嫉妒。珍惜这天底下最纯真,最无私的情和爱,珍惜与娘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否则,失去了就永远找不回来。
娘爱无疆,有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