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学说其实就是一部养生学。健康、长寿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重视养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拥有一个好身体。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就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药养、食养、针灸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国人其实“伤不起”——在中国,每10秒钟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每1分钟有两人死于吸烟,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每12分钟就有一位女性死于乳腺癌……有钱的人惜命,没钱的人看不起病。元朝《丹溪心法》说过:“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养生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前,先成为了一种生存需要,让养生成为各个阶层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养生之前先要养心。身体再好,心态不好,还是病人。中国精神疾病患者超1亿人,就是明证。养生的其实就是养心,养宽心,养良心,养信心。我们说养生,因为我们想延年益寿,康健无疾。但现实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尚不能达到80岁,养生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中国说养生,就离不开中医,了解中医,宣传中医。通过中医四季养生,日积月累您才能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