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者夕阳正红: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尽然有个别粮食经营者不讲良心道德,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大发不义之财。来毒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真是丧尽天良,要遭五雷轰顶!
转载:东莞大米加工调查:厂商抛光发黄米后以名牌销售
2010年08月15日 16:24:12
来源: 羊城晚报
不法大米商家造假,坐收暴利。
羊城晚报记者 易建成 摄
霉米“变身”前后(左为加工后,右为加工前)。
羊城晚报记者 易建成 摄
大米“玄机”
“品牌大米”如此出炉:抹掉霉层,掺入好米,封包出厂□一中等加工厂的暴利:每公斤利润0.2元,每天50吨
羊城晚报记者 易建成 符吉茂 秦小辉
白色的米袋上爬满了黑色的米虫,米袋内全是发黄的大米,而且散发出一股浓重的霉味。
“这么差的米是否还可以加工重新卖?”
“加工过就不差了。”
加工后的大米,表面光滑且显白净,一般人鉴别不出好坏。
近来,国内粮价涨声一片,甚至创出历史新高。出于利益驱使,个别粮食经营者不讲良心道德,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大发不义之财。
最近一周时间里,羊城晚报记者联合中央电视台记者奔走于东莞市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揭开大米中暗藏的玄机。
近来,国内粮价涨声一片,甚至创出历史新高。出于利益驱使,个别粮食经营者不讲良心道德,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大发不义之财。最近一周时间里,羊城晚报记者联合中央电视台记者奔走于东莞市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揭开大米中暗藏的玄机。
如何加工
机器将大米吸入高速运转的圆锥形状铁皮容器内进行抛光,坐在出米口的工人在大型的漏斗下面用各种品牌的包装袋装米
东莞市樟木头南方农副产品批发中心,集粮食生产、批发、加工为一体,是广东省最大的粮食供应中心。本月7日,羊城晚报记者到该中心走访发现,大米的加工环节存在外人难以想象的猫腻。
樟木头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一家较大的大米加工厂经理告诉记者,他的厂加工一吨发霉大米只需80元钱,目前他的仓库还存有100吨准备代加工的发霉大米。“加工不过来,现在暂时不接其他发霉的米”。整个过程是先将发霉的大米抛光后,再掺入到各种品牌的大米中直接封包,然后投放到市场。他们一般是在晚上加工,第二天一大早,代加工的人便会将大米拉走。
本月9日晚8时许,羊城晚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该加工厂员工的带领下,进入车间探访,目睹霉变大米加工全过程。加工车间内,机器声轰轰作响。几名赤膊的工人正忙着将各种大包的“广西优质米”和“江西优质米”拆包倒入一个大漏池内,机器将大米吸入高速运转的圆锥形状铁皮容器内进行抛光。坐在出米口的工人,则在大型的漏斗下面用各种品牌的包装袋装米。经过机器缝包后,一包包成品的“马坝油粘”、“泰国香米”等知名品牌品种大米就这样出炉了。
如何分辨
仅凭肉眼很难区分出大米的好坏,但是该员工给记者点拨,“你闻就会闻到一股霉味。”记者一嗅,果然有一股发霉的异味
接着,工人带着记者参观了存放大米的仓库。在近200平方米的仓库内,各种待加工的袋装大米堆积如山。记者注意到,两种名为“晚香米”和“金龙香米”的包装袋上都写着“代加工”字样。其中,“金龙香米”为湖北某粮食发展实业有限公司。据在现场的工人介绍,这两种代加工的大米至少有几十吨,都是从湖北荆州市运过来的,“是坏掉的米拉来重新加工的”。通过工人取出的样品,仅凭肉眼很难区分出大米的好坏,但是该员工给记者点拨,“你闻就会闻到一股霉味。”记者一嗅,这些大米果然有一股发霉的异味。
随后,记者来到堆放“广西大米”的仓库。在这里,羊城晚报记者发现那些白色的米袋上爬满了黑色的米虫,在一包已经打开的米袋内,全是发黄的大米,而且散发出一股浓重的霉味。“这么差的米是否还可以加工重新卖?”“加工过就不差了。”该工人笑称,之前放入抛光机加工的就是广西大米和江西大米混合后加工出来的米。对比发现,加工之前的大米发黄有异味,而加工后的大米经过机器抛光后,表面光滑且显白净。
涉及范围
东莞樟木头镇南方农批市场、常平镇东莞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大岭山镇信立农批、中堂镇江南批发市场等均发现有造假
本月10日晚上9时许,羊城晚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再次来到樟木头南方农副产品批发中心的另一家大米加工厂,这里的加工程序和前一家如出一辙。该加工厂工人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每个加工厂都掺假,加工的大米全国各地的都有。“他们拉过来卖,积淀长了没有卖出去,有味道了,发霉了,就再加工一下。”该工人直言,他们什么样的米都收购过来加工。“差米和好米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掺杂在一起加工。”该工人说,经过这样的比例加工出来的大米一般的人都鉴别不出好坏。本月11日,记者在东莞市常平镇某大米厂暗访,该厂厂长向记者介绍说,加工一吨发霉的大米只要70元,而且厂方可提供各种品牌的包装袋。“你们想要什么品牌的袋子我们都可以提供”。
在8月中旬的这几天里,记者走访东莞市常平镇东莞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大岭山镇信立农批、中堂镇江南批发市场等东莞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现,各个批发市场以次充好的情况和樟木头南方农批市场的情况相差无几。
内部批发商透露:
樟木头市场根本就没真正的“泰国大米”
本月10日下午,记者在樟木头南方农副产品批发中心走访时,一男性店主向记者爆出了大米加工内幕。他说,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哪家店铺是没有掺假的,在樟木头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泰国大米”。羊城晚报记者联合中央电视台记者走访樟木头各大大米经营店发现,真的“泰国大米”每公斤要卖8块到16块钱,而在市场上卖的所谓的“泰国大米”价格基本上是4块多钱一公斤。“你想想,如果是真的泰国大米会卖那么便宜吗?”一位女店主笑言。
随后,记者来到该批发中心内的铁路新货场,专销随州泉水系列大米的大米批发商直言不讳地说,他们经常回收发霉的大米,但要看发霉大米的霉变程度,如果霉变程度高,加工环节中机器就会将大米粉碎。该男子还介绍,霉变程度不同的大米回收的价格也不同,每公斤一般从0.4到1.6元钱不等。
在樟木头南方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制作销售米袋子的店铺,记者看到,各种品牌的大米袋子鱼龙混杂。店老板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米,装上什么品牌的袋子就是什么品牌和品种的米。一般说来,“泰国大米”、“马坝油粘”、“湖北仙桃”、“东北珍珠米”比较受商家的欢迎。
西安“问题大米”调查:七成生产企业涉嫌以假充真
2010年07月16日 11:25:28
来源: 新华网
“改头换面”是“公开的秘密”——西安逾七成大米生产企业涉嫌以假充真
输液管里是香精(电视截图)(来源:钱江晚报)
新华网西安7月16日电(记者杨一苗)把大量普通大米掺入优质大米中,经过抛光、添加香精、重新包装等一番“改头换面”,就变成了质优价高的东北五常大米。西安市质监部门日前对这种“问题大米”进行了清查,发现西安大部分大米生产加工企业竟然都涉嫌掺杂使假。
一瓶香精造出“优质大米”
7月13日,西安市质监部门对全市21家大米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工作人员发现,多家企业存在伪造产地、违法添加香精香料、以普通大米冒充东北五常优质大米等涉嫌违法行为。
参与检查的西安市质监局总工程师马洛生告诉记者,将东北五常大米和普通大米混合,再进行分包销售,是不法大米生产加工企业通常使用的造假方法。为了使这种“混合米”在外观和味道上都与真正的五常大米相似,加工企业要对普通大米进行抛光处理,使米粒看上去晶莹光亮,同时加入国家禁止使用的香精香料进行混合。
在这次检查中,质监部门工作人员共发现16家企业生产加工并标识东北五常大米,涉嫌伪造产地的大米达58.6吨,其中标识为“五常稻花香”的大米有3.4吨。在六红福米业、众鑫加工厂、新一佳加工厂等3家企业检查中,还发现了在大米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的香精,这些香精为“泰国香米香精”或“特浓稻花香香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把普通大米“包装”成优质大米,已成为不少大米加工企业“公开的秘密”。一位在西安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长期从事大米批发的经销商告诉记者,现在粮食生产加工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较低,不少企业为了多赚钱,便在利润较高的优质大米上做手脚。
这位经销商说,普通大米的价格是每公斤3元到4元,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东北五常米”中,将大量普通大米掺入优质大米中,普通大米含量至少在50%以上,而这样的“混合米”每公斤最高可卖到10元。
正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在西安市具有生产许可证的21家正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中,有16家涉嫌以假充真,更有部分企业向大米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食用香精。
“问题大米”监管难
五常大米是指黑龙江五常市所生产的优质大米。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亮,做成饭食香味浓郁。五常大米已经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原产地品牌保护产品,根据相关产品执行标准,按照产品质量的差异分为优质一等和优质二等两级。
针对西安部分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掺杂使假情况,陕西省质监局立即开始进行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据陕西省质监局食品安全处处长王奇介绍,这次集中整治以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添加香精香料和使用腐败变质原料加工大米行为为重点,通过集中整治,督促企业改进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依法、依标准组织生产,同时要求企业召回所有“问题产品”。
在这次检查中发现的标识为五常大米的产品一律被封存,同时暂扣违法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质监部门责令违法企业停产整顿,并查封没收违法使用的香精香料,暂扣生产台账、销售台账等记录。
据了解,西安市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监管制度,通过分类分级监管,对高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查检验,尽量杜绝掺杂使假现象的发生。但为什么还会有多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涉嫌违法?
马洛生说,按照国家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依法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但在西安市具有合法资质的21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中,绝大部分为1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这样的企业管理水平低,部分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企业“小而散”成为监管难的重要原因。
王奇则认为,目前西安市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均为分装企业,也就是从外地购进原料米,经过精加工分装后上市销售。这种分装行为增加了人为延长产品保质期、伪造产地以及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对允许分装的产品进行严格界定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就可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王奇说,目前质监部门正加紧对查处的“问题大米”进行检测,最终企业相关责任人如构成犯罪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问题大米”遇认定难题
根据卫生部2009年10月13日发出的15号公告,大米等粮食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香精香料缺乏工艺必要性,大米等粮食生产者不得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香精香料。
西安“问题大米”曝光后,北京、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都对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进行检查,一些超市还对疑似“问题大米”的货品下架封存。但记者采访专业人士了解到,“问题大米”是否非法添加香精目前却存在检测难题。
陕西省质检所高级工程师樊成告诉记者,现在大米造假通常有劣质大米加矿物质油、添加香精等手段,但现在对大米是否添加了食品香精却难以认定。樊成说,按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大米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水分含量、黄粒米及感官等项目,由于在大米中禁止添加的香精香料并没有规范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这让专业机构在确定“‘问题大米’是否添加香精香料”上遇到了无规可依的困境。
不仅如此,由于“问题大米”的仿真度非常高,普通消费者也不易辨别真伪。樊成说,有选购经验的消费者通过看、摸、闻,还是可以进行初步鉴别的。质量上乘的大米看上去形状均匀、丰满有光泽,而经过打磨抛光的陈化米颜色发白,有些由于水分减少,表面还有裂纹。通过摸的办法也能判断大米是否有添加剂,如果大米的捻摸过程中手感发粘,就可能添加了石蜡等物质。此外,新鲜优质的大米闻起来清香甘甜,米饭香味浓郁。如果大米香气浓烈、留香时间短,很可能添加了香精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