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面理解缺什么补什么
发现自己缺钙,就吃一盒补钙产品;明天发现自己缺血,就吃一盒补血产品到头来家里净些保健品和药品,身体状况仍然没有改善。
人体很少只缺一种,可是往往是片面理解缺什么补什么
有些人天天补充营养素。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缺少的营养素都不止一种,而营养素之间关系密切,互相依赖,单一补充不能得到理想效果。
二、错误认为:补充的品种越多越好
补充营养素的关键在于把缺乏的补上,以达到体内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均衡状态。调查发现,中国人缺乏的营养主要是维生素A、B1、B2、B6、C、D(女士不缺)、E(儿童不缺)和钙、铁、锌、硒。
如果种类明显超过以上几种,很可能补了仍达不到体内营养的均衡状态,健康仍然得不到改善。
补充某些营养素还可能造成过量危险,如铜、磷等。中国人均摄入铜高达2.4毫克、磷高达1058毫克,已经明显超过需求标准,继续补充及可能造成过量危险。铜过量会导致肝中毒,磷过量会在体内形成结石状的磷酸钙,导致钙流失。所以补充维生素不是越多越好。
三、错误认为:中国人用西方人的营养补品更好
中国人吃中餐,米、谷类和植物性食物为主,而西方国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这造成营养素缺乏的状况有明显区别。
比如中国人严重缺钙,而西方人不缺;中国人不缺磷、铜、镁等,而西方配方大量含有这些元素。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的体质也有差异。许多中国人对牛奶中所含的乳糖酶不耐受,而美国只有个别人有此现象。所以,中国人缺的营养素与西方人大不一样!西方人的配方不是我们中国人设计的,所以不适合中国人食用。
四、还在用几十年的过时配方
这一二十年,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日三餐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不一样,作为饮食重要补充的维生素、矿物质产品必须跟得上变化。调查发现,市面上销售的不少维生素、矿物质产品还在照一二十年前的配方生产,已经不缺的还在补,严重缺乏的成分却含量不足,这样补充怎能有理想的效果?比如中国人每天缺钙400毫克以上,20世纪80年代的配方却只补充200毫克。
五、误认为药品比保健品好
所有的人已形成惯性,出现症状首选药物治疗,很少有人找生病的原因。其实人生病除外感,绝大多数是因为体内缺乏营养所致。在健康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补充自身所缺营养素,最好以食物的形式补充,只要体内营养充分、均衡,就会避免了一切病症的发生。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是很有根据的,药品是允许有副作用的;而保健品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无毒副作用。因此审批部门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方十分挑剔,不允许有过量的成分存在。该类别产品在服用时一般是安全的。
六、为了美容,大量服用维生素C和E
为了美容,只大量服用维生素C和E,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原因是:
1、并不是剂量越大越好
补充营养素的关键在于均衡,维生素C和E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还会产生副作用。研究发现,每天摄入维生素达到100毫克以上,就有可能造成隐性危险。
2、单补维生素C和E达不到预期效果
维生素C、维生素E和其他维生素、矿物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维生素C和E充足了,如果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处于缺乏状态,那么多余的维生素C和E就会起反作用了。比如维生素E过量,将减少美化眼睛的维生素A的作用;维生素C过量将赶走美化皮肤的叶酸。如果真要美容,必须全面补充所缺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七、一旦状况改善,就停止补充
维生素C、B1、B2、B6等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都不超过24小时。缺乏时,如果不及时补充,就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每天按照人体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元素,合理搭配饮食谱,尽量从饮食品中吸收所需营养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