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生活中慢慢腐烂——读雷蒙德·卡佛的《保鲜》

(2009-02-13 10:22:12)
标签:

《大教堂》

雷蒙德-卡佛

《保鲜》

生活

腐蚀性

思想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http://www.hfldsp.com/UpLoadFile/20071120014732213.jpg

 

     读完《大教堂》中的第三篇《保鲜》,真是为卡佛能找到坏冰箱这样一个对生活的妙喻而拍案叫绝。先来看《保鲜》的故事吧。珊蒂的丈夫失业了,才三十一岁的人,装模作样地找了几天工作以后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了。珊蒂还爱着她的丈夫,所以虽然心里替他着急,嘴上却始终不说,仍然给他打气。她把丈夫的情况跟同事说起,同事告诉她自己有个亲戚四十岁就整天躺在床上不下来了,一躺就是二十三年,现在还活着。珊蒂一听吓坏了,她可不想自己的丈夫也是这样。然而她的丈夫却越发懒散,除了开关电视之外都不从沙发上下来了。一天,珊蒂回到家里,发现冰箱坏了,里面的东西都化了,她忙着收拾冰箱里的东西,差点想对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丈夫发作,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两人商量对策,准备到拍卖会上去买一台冰箱,丈夫却因为从来没去过这样的拍卖会而不想去。珊蒂一边炸猪排,一边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由父亲带着去拍卖会的景象,不由得思念起已经去世的父亲和以前经常跟自己吵架的母亲来。猪排炸好了,丈夫也终于表示愿意和她一起去拍卖会。两人开始吃炸猪排,这时她

 

    发现了桌子上面的一汪水……她能听见水滴滴答答地从桌子上流下来,滴到地上的油毡子上。她低头看见她丈夫的光脚,就在一汪水的旁边。她盯着看了好半天,知道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看到这么不寻常的事儿了,她不明白是出了什么事。她忽然觉得她应该涂上口红,拿上外衣,去那个拍卖会。但她就是无法把视线从丈夫的脚上挪开。她把盘子放在桌上,注视着那对脚,直到它们离开了厨房,重新回到客厅里,回到沙发旁。

 

小说就这样结束了,很妙的一个结尾。桌子上的水是从冰箱里装肉的塑料袋里漏下来的,这水就扮演着意识流的媒体,从桌上流到桌下,正好流在丈夫的脚边,从而把珊蒂的目光和思绪带到了丈夫的脚上。什么是“不寻常的事儿”呢?那就是珊蒂望着这一景象,不由得产生了联想,这水莫不是从自己丈夫的脚上流出来的?自己的丈夫是不是也像坏冰箱里的肉一样,即将变质而烂掉呢?

    珊蒂的丈夫在失业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他曾和珊蒂“在沙发上做过爱”,是一个懂得浪漫也富有激情的人,即便是现在,在珊蒂眼里也还应该是一个“年轻而又健康的人”,可失业以后他为什么会整天躺在沙发上懒得动弹,还看“荷兰古尸”这样令人不禁联想到腐臭气息的东西呢?究竟是什么令他这样沉沦下去呢?我的解释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他的生活和他的工作使他丧失了掌控生活和继续工作的能力,这里面包含着卡佛对生活的深刻批评。究竟怎么一回事儿呢?容我慢慢道来。

    英美国家的文学界对短篇小说是很重视的,短篇小说集一向被接受为正式的、有分量的作品,而且作家们往往会围绕一个相同或相似的主题创作一组短篇小说,合成一集,这样的小说集也因此是一件有机的作品,而不是不同题材作品的简单叠加。从卡佛这个集子的头三篇来看,他围绕的主题就是日常生活对人的腐蚀性。《羽毛》中弗兰和杰克笑完别人后没多久,自己也蹈了别人的覆辙,被生活吞噬,过起了丑陋不堪的生活;《瑟夫的房子》中魏斯是个被生活击败的人,生活摆了他一道,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所有的精气神都被生活磨折殆尽了;《保鲜》也是如此,珊蒂的老公当年难道不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可短短几年下来,就变得骨酥筋折,意气消沉了。围绕着这一主题来解读文本,就能获得很多启示,容易明白作者的真实用心。

    那么生活究竟是怎样磨折人的呢?我们不妨用卡佛提供的冰箱的比喻来说明问题。人刚一踏入社会,就像食物刚被放进冰箱,定是会感受到一阵清凉、新鲜与刺激。陌生的环境令人好奇,每个人又都竭力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名曰“熟悉工作”、“少说多做”、“和同事搞好关系”,久而久之就对环境熟悉了,如食物降到了和冰箱相同的温度。熟悉之后是重复,重复之后是麻木,麻木之后是机械,每个人只干自己熟悉的那一点点事情,各种规制和范式将人框得死死的,思考与智慧渐渐离我们远去,人就开始了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但只要工作还在,钱还在挣,表面看来就一切如常,如同在冰箱中放了很久的食物,即便表面没有霉点,看着跟好的一样,但里面呢,那曾经惹人喜爱的“鲜”的感觉其实早已经悄悄弃之而去了。然而生活并不会永远太平无事的,这台大冰箱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出故障,比如说氟利昂漏了,比如说经济危机来了,珊蒂老公的工作没了。他的几句抱怨听来是很有意思的,他说他父母的冰箱用了几十年,后来送给了他弟弟,到现在还在用,可他为什么这么倒霉,新冰箱买了才十年就坏了。可他不知道,这就是生活啊,生活是有道理可讲的吗,它总是会在人意料不到的时候把难题出给你,给你以致命的打击。一块在冰箱里放了十年的肉突然间拿出来,其腐坏的势头必定是迅猛至极的,如同埋在泥沼里的古尸乍见天日。珊蒂的丈夫突然间发现自己被生活这个大冰箱踢了出来,暴露在自己不熟悉的温度里,他的血肉和精气神其实早就已经被生活掏空了,你让他还怎么抖擞精神重新调整自己呢?和魏斯相比,他还年轻,似乎还有翻盘的机会,但如果卡佛写他如何接受街道再就业中心的安排,重新开始,再创辉煌,那就是廉价的励志故事了。这样的故事不是没有,但是和沉沦的故事相比,哪个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更高呢?卡佛自己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做过底层狗,虽然他自己矢志不移,最后熬出头了,成了职业作家,但他对生活残酷的认识却是无比感性、无比真切的,这也正是他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廉价榜样的原因。

    以前读过森村诚一的一个短篇,说一个公司职员干了一辈子,退休了,以前加班要抱怨,现在不用加班了,结果很失落,手里握着大把的时间不知道该怎样打发,巴不得还有人来榨取他的剩余价值。这又是一个被生活废掉的人的例子。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把我们塑造成废人,高档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们看他们每天没头苍蝇一样忙来忙去,他们做的事情其实又有多少意义呢?有多少把人搞得头昏脑胀的报告、备忘录、E-mail是非写不可,是如他们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具有惊天动地的价值的呢?那些复印机每天都海量吐出来的文件中绝大多数无非是侵蚀生命、浪费能源的垃圾而已。这样的生活和冰箱里的肉又有什么区别呢。然而人却因为有一点可以使自己不像冰箱中的肉那么无助,那就是思想,如果能通过思考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就可以到艺术和文学当中去寻找灵魂的慰藉,保持住自己的新鲜。否则,早晚会有一汪血水从你的脚上流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