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煤河采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策划方案

标签:
原创 |
分类: 教学俯拾 |

目标
中秋节之际,继续把煤河作为立体教材,带领学生走近煤河,走进煤河今昔,触摸煤河变迁的时代脉搏,在系列化文学实践活动中,观赏煤河,礼赞家乡,以文化人,弘扬区域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涵育人文素养。
组织
指导教师:赵凤芹
助教:赵晔晴
社团成员22名
时间
2023.9.22晨8:00
地点
学校南门煤河边
流程
引子1:
清晨煤河的样子真好。我们一起跟煤河问声“早安”。煤河,早安!我们又来了。
引子2:
唐代诗人王建有诗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佳节,我们“举头望明月”,就把这份深沉的“秋思”落在朝夕相伴的母亲河——煤河吧。此刻,站在煤河岸边,请大家把我们平常以及这一周采风所见的煤河景观和心中的喜爱与赞美说给煤河听。
(一)指名5人现场说
不用成篇大套,只言片语就好。
1.谁愿意第一个跟大家分享?
2.前两天我们在煤河采风,同学们都把自己对煤河的喜爱写了小片段,还有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煤河听。
师提前准备:
秋风送爽的中秋时节,天高云淡。我们文学社来到紧挨学校的煤河采风。眼前的煤河依旧是熟悉的风景。绿水如练,从小城穿过,弯弯曲曲流往天津方向。
河水平静如光滑的玻璃,倒映着蓝天白云,幽深的水中,鱼虾成群,引来不少钓鱼的人,悠闲地在河边垂钓,给如画的煤河增添了许多生趣。
夹岸垂柳高大茂盛,细长柔软的柳条殷勤拂拭着如玉的河水,也许是把河水弄痒了,一圈圈涟漪在河面散开去,提醒了发呆的野鸭,一个猛子扎下去,好半天,在五六米外才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二)把光阴对折,一半微凉,一半秋阳。当“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一轮皓月朗照,煤河又是怎样的美呢?指名5人现场说
1.请喜欢观察的同学分享佳作片断。
2.月华如水,给煤河披上了轻纱,一切都如梦似幻,此时的煤河,是一幅迷人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支悠扬的曲。
小结:文学社的孩子们个个都文思如泉,出口成章,真是了不得!
儿童眼中的煤河,的确是美不胜收的美河呀!
师提前准备:
秋浓了,月圆了。“天涯共此时”的中秋夜,抬头仰望天空,深邃的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又大又圆,的确如大玉盘一样。月光如水似银,安详地洒向大地。煤河两岸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仿佛梦幻的仙境一般。
小桥静静地卧在河上,倒影比白天多了一层神秘之美,如同印象派油画一般。水中的月亮被碧绿的河水浸泡过,更加晶莹剔透,比天上的月亮还要美。水中月随着河水的呼吸轻轻起伏,恰似惬意洗浴的孩子。连青蛙都陶醉在这月夜之美中,忘记了纵情高唱……
果真“月是故乡明”,我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送给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愿花好月圆,国泰民安。
二、煤河母亲河之叹——读给煤河听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140多年前的河头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上岸,读“煤河治理碑记”,一探究竟。
领读“煤河开挖于清光绪六年”齐读“河长七十华里”。
领读“西连蓟运河通津沽,系承运开平矿原煤之人工河道,因阻流沙止于此。翌年,”齐读“铺设中国首条标准轨距铁路,诞生龙号机车。”
领读“是时,水陆衔接之埠,”齐读“车来船往,楼耸肆列,人烟辏集,新镇崛起。”
同学们人琅琅的书声响遏行云,煤河母亲听到了,流得更加欢畅,笑得河面涟漪层层。
今后一段时间,花雨星梦文学社还会一直心系煤河。读校本教材《情系煤河》,写煤河,最后我们组成四个文集《煤河探源篇》《煤河美河四季篇》《煤河霉河治理篇》《煤河未来篇》大家说,好不好?期待你们落笔成文的佳作。我们一起用文字传承河头文化,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