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毛不易在《一荤一素》中的倾诉

标签:
原创情感 |
分类: 心尘拂拭 |
道这是一个怎样闷热的午间时光,教学楼里特别安静,只有窗外知了热情许可,看得见窗外枝繁叶茂的高大的杨树枝头只是偶尔摇摇头,微风而已。
因为学校又有些临时的事情,一直到近12点,索性就不回去了,在沙发上躺一会儿,然后完成一些零碎的收尾工作,之后就在电脑上敲击下一些不咸不淡的文字,记录放假的心绪。
《一荤一素》这首歌,断断续续听了有一个礼拜,今天早晨出去遛弯的时候信口哼出来,才忽然感觉听进了心里,哼着,眼眶就润湿了,想起了过世已久的母亲……
“日出又日落 深处再深处 一张小方桌 有一荤一素 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 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完全是叙事风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升起,太阳落下,人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时光的深处,少年不在,青春已逝,白发悄悄爬上鬓角,于我就是这样的生命体验。在时光深处,母亲似乎永远不知道疲倦,里里外外,忙忙碌碌。从小家境很一般,母亲和父亲刚结婚不到一年,父亲就外出谋生,一辈子几乎都是两地分居的。一家老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打理,顶着门口过日子,也毫无悬念地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头。母亲年轻的时候要强,跟男劳力干一样的活计,累出了一身病,去世前三五年,实在因为身体不行,就跟父亲一起在天津生活到最后的时光。早晨起来,总有家常的饭香在鼻息缭绕,哪怕是漫漫长夜的十冬腊月,母亲总能闲时做好早饭,让我肚子饱饱的,浑身暖暖的去上学,可是我却不知道,母亲凌晨就要起床,张罗我们的早饭。不记得有一荤一素,就是普通的农家饭菜,可那是母亲的味道。我已经35年不曾吃过那样的味道,但却永远印在味蕾的记忆里,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太年轻的人 他总是不满足 固执地不愿停下 远行的脚步 望着高高的天 走了长长的路 忘了回头看 她有没有哭”记得考上师范的那个暑假,母亲和父亲从天津赶回来,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饭,母亲瘦削病弱的脸上溢满笑容。终于又有一个孩子可以让母亲松口气了。我们兄妹五个,最小的弟弟在7.28地震中震亡,剩下最长的哥哥和我们姐妹三人。我就在本省的滦县师范上了三年学,这期间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可是毕竟在天津,有父亲照顾,还算平稳。每个寒假基本都是我们姐妹三人去天津过年,因为哥已经成家。后来大姐也结了婚,我就跟妹妹一起去。暑假的时候,母亲就从天津回来,陪伴我和妹妹二个多月。母亲去世的那个暑假,一直说头疼,因为母亲一直多病,大家都没特别上心,也是那个时候家里还穷。清楚地记得那一年的暑假,现在的先生,当时的男友骑车接我回学校,母亲给我们包了一顿青椒猪肉的饺子,我们俩骑车到村口,回头看见母亲还站在门口,望着我们的背影,掀起衣角抹泪。这是母亲给她的二丫头最后的告别!!!这个镜头已经在我的生命里定格,现在每每想起都会心痛不已,此时我又一次泪流……
“月儿明 风儿轻 可是你在敲打我的窗棂 听到这儿你就别担心 其实我过的还可以 月儿明 风儿轻 你又可曾来过我的梦里 一定是你来时太小心 知道我睡得轻”第一次听这首歌,就是从这熟悉的旋律和歌词中确认,这是一首写给母亲的歌。当时并没有认真地听,以为不是阴阳两隔,而是跟母亲不经常见面而已。听了可见前边姐弟俩的絮语,才了然,是怀念来世再见的母亲,于是更加有了共鸣。可是对音乐实在钝感的我,得听一个星期的时间,才会听进心里,才会因之潸然泪下。
母亲只会在忙碌一天后,一家人躺在大炕上,给孩子们讲古经,没听母亲哼唱过摇篮曲。但我却在女儿出生后,经常给她哼唱这首《摇篮曲》,所以,我知道,这是最最炽热的母爱的旋律,已经在中国的天宇回旋了几百年,甜蜜了无数孩子的美梦!
母亲去世后,我结婚生女,后来父亲老迈,65岁时回到老家,跟哥姐在老家待了几年后,大姐在我们的小城给父亲买了楼,他老人家一个人独居,我基本都是双休日给老爸彻底搞卫生,平时就是中午在他那吃个中饭。直到他去世的前二年,才开始更多地陪伴着老爸。我把对给母亲未来得及的尽孝,都汇在父亲一人身上,从来不攀着哥哥和姐妹,当然,他们也都在尽自己的孝心。因为我陪伴得多,父亲对我和先生依赖多一些,是我最后一夜陪老父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我知道,老父亲会护佑他不懂事的儿女,在人世间安好。暑假了,想着终于可以趁疫情稍微缓解,回去父母的坟头看一看了……告诉二老,他的儿女们过得都还好,而且,因为他们的身教,勤劳节俭,会越过越好。
“月儿明
风儿轻 你又可曾来过我的梦里
一定是你来时太小心 知道我睡得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