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俯拾 |
教材简说
第一个语文园地同样是本单元知识能力情意三维综合荟萃,既有词语盘点的基础过关,又有日积月累的对联吟诵,还有对本单元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强化交流和拓展延伸,更有口语交际和习作围绕“自然奇观”展开的交流和习练,当然趣味语文的见缝插针也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不容错失的好素材。
学情问诊
《语文园地一》的学习特别要把学生自主一以贯之,以学生的听说读写视思评为主,教师只是从大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控即可,另外要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层把握的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美丽的自然景观,用小日记的形式和大家分享,辑成班级文荟。
4.背诵4幅对联,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照片 实物 PPT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自主学习,完成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我的发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走进对联乐园
1.自由熟练朗读对联。边读边想象画面。
2.同桌上下联对读,简要说出每幅对联描述的风景。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
青山原不老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丁丁冬冬泉
这是清代学者俞樾写的一首诗,用以描写杭州市著名风景区九溪十八涧等地的山、树、溪、泉的优美风景的。一重又一重的山上,有着弯弯曲曲的路,路旁的小溪里流着丁丁冬冬的泉水,山上遍长着高高低低的树木。
运用叠字反复的手法,写出了山间的美丽景色。各组重叠词都恰到好处地描摹出了不同景物的特点。
也有人把这种对联称为叠字联。
3.感情诵读
再现画面之美,在朗读,想象,体会中自然倒背如流。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学生讨论如何朗读,然后再情趣诵读。
以清心,也可
心也,可以清
……
二、我的发现
1.指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小组摹拟对话,合作交流,强化阅读想象画面能力
在《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及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五彩池》,同步阅读《千纸鹤》《早晨》《黄昏》《黄果树瀑布》《五色茶花》《缝纫鸟》等中任选一篇来说,因为大家有共同的阅读基础。
3.拓展链接——写人写事的文章也可以想象画面,读活文字
春蚕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nèn)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蚕“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本文作者巴金。
学生自由阅读,随机畅谈脑海中的画面,在想象中复活母亲带领一家人养蚕的辛辛苦苦的画面。
三、课堂练字——词语盘点
1.读读记记
2.读读写写 同桌互默互批
四、作业超市
1.准备“自然奇观”口语交际素材。
2.阅读自己的小练笔《身边的风景》,润色修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自然奇观”口语交际中互动交际在,继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
2.动笔习作《难忘
教学流程
一、“自然奇观”口语交际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南湖、惠丰湖、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新奇、壮观……)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小组交际
4.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 搜集整理,举办“假期美丽游”风景名胜展。
用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
二、顺水推舟,动笔习作
写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观,可是风景名胜,也可以是身边的风景。确定好大体描写的顺序,然后再动笔写作。
1.畅所欲言先景观,广开言路。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选择要写的对象,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2.确定写作顺序,同桌互相帮助。
3.师生同写。最好教师能够当堂完成习作,激励学生练笔热情。
附原创同堂习作
校园花季
这是一个温暖但多云的春天的早晨。因为有二个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出去参加春季运动会的开幕式演出,校园里显得很清寂。借到水房打水的时机,我放纵自己的脚步,奢侈地享受早晨的自由时光……
梅园的榆叶梅一天一个样子。甬路北面向阳的十几棵榆叶梅开得特别泼辣,仿佛比赛似的,一树比一树开得盛,粉红的花骨缀满枝头,细弱的花枝被压得弯了身子,在春风中仿佛笑得花枝乱颤,让观赏的人不得不受到她的感染,伫足细细欣赏。原来我的世界中,繁花似锦的画面是宏阔的,无数的花全部开放,让你应接不暇。可是站在这怒放的榆叶梅树前,我的想法颠覆了,是这一枝枝成百上千朵花攒聚枝上,不是另外一个版本的繁花似锦吗?
置身花海之中,我端详着一树特别娇艳的榆叶梅。那花朵并不大,如同一角钱硬币般,但它们是挨挨挤挤地簇拥在一起,是在说昨天的好梦吧!每一朵几乎都是四五层的复瓣花,第一片花瓣又都薄如蝉翼,都有着均匀的细细的纹理,是大拇指肚的样子,几十片这样的花瓣凑成了那样饱满、幽艳、俏丽的梅花,衬上中间细如发丝的十几个亭亭玉立的花蕊,每根纤弱的花蕊上都顶着一个俏皮的小黄帽。这才算一朵完美绽放的梅花。我在暗自惊讶:花仙子要经过怎样的辛劳才能成就这样精致的花儿?而且没有一朵是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榆树的根与干和枝在这干旱异常的季节,如何努力吸取营养,才为这繁花提供了灿然绽放的能量?人们陶醉于花朵的艳丽,有几人能够被每一株树一整年的努力和准备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呢?这繁盛的花朵能够绽放多少时日?人们期望花期再长些,可是花无百日红,对于一株现在吸引无数目光的开花的树,要用绝大多数的时间甘于平淡,才能等到今天的满树美丽?每一朵花都是叶的梦,每一朵花都是根的眼,赏花的人们应该读懂植物的花语,才不辜负花朵的感恩与植株含泪的微笑……人们也是要经过更长久的人生历练,才能让人生之树开放属于自己的绚丽花朵,迎来自己最美丽的花季!为了自己美丽的人生花季,我们更多的时候要甘于平淡,在平淡与隐忍中积聚绽放的力量!
扭转身,看看甬路南面的背阴地方的十几棵榆叶梅树,它们与对面的树是同一时间移栽的,可是,由于阳光偏少,她们的春天要晚一些,她们的花季也要迟一些!但绝不会没有自己的花季!再过几天,早开的败零之后,就是属于这些迟开的花朵的节日了!瞧,她们从容地在枝上完成着自己的芳香之旅。也有等不及的,先开了。许是被对面的花召唤的吧,许是这些花海中不服气的一些敢为花先者。就是她们的偶尔盛开,衬着更多枝间的花苞,则别有了一种如诗如画的美!那些花苞呈紫红色,如同画家用浓墨点就的一般,大小多数如同黄豆粒一样,无数的花苞沉甸甸地挂在细细的花茎上,让人产生了无数的遐思。她们用细嫩的手娇羞地捂着自己的花容,越发诱使我们期待一睹芳容。是不是这些迟开的花朵都是学过心理学的呢。与对面全部开放的植物园相比,这将要开放的无数花苞拥在枝上的梅树更有无限的韵致与无边的风情!大自然就是一位艺术大师,他懂得让人们感受每一个生命的每一个时段都是美丽的,只是我们缺少发现与体味罢了。
流连在这梅花园中太久了,我仿佛产生了幻觉,好似自己来生就是一位每天在园中忙碌的园丁,整日笑眯眯地守护着这些智慧的美丽的精灵,用目光抚摸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根枝,每一棵干……为她们松松土,浇水,施肥,除虫。而这些开花的树每日都与我这位园丁在梦中相约,告诉我她们成长的故事……每一年的花季都是花仙子为我这位辛勤的园丁举行的盛况空前的联欢会!这样想着,我就做起了白日梦:这树花在为我跳精心编排的花之舞;那树在为我描绘一幅彩色的画卷;另一树则在为我轻声吟唱最美的天籁;再一树正在深情地吟诵也们自己的春日诗篇……
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同时一阵晨风把一股强烈的芳香送入我的鼻息。循香而去,哦,是那条丁香路上的丁香也苏醒了……
远看,一树树丁香就是一个个硕大的绿球,嫩绿的叶子捧出一片片白色的紫色的云朵。那是应季节之邀开放的丁香。我以为丁香之美在精致而简约。每一树丁香都长成了一丛低矮的小树,没有主干,相对较粗的有孩子们的手臂精细,然后再分出枝枝杈杈,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大大的绿球。我感觉这一树树的丁香就是春天这个魔法师绘出的一幅幅的简笔画,然后用黄绿的颜色混合成绿叶的色调,一片片肾形的叶子着实喜人。绿得不沾一丝尘埃,圣洁得让人无法呼吸。
精致而简约还体现在那些开放的丁香花之上。这些丁香花也是一簇簇开放在一起的,在一个嫩嫩的花树上,伸展出无数的小小的丁香花。她们袭人的香气是自己的名片,因为那些花隐在绿叶丛中,粗心的人可能会错过这绝伦之美。只有走到近前,那些分成四瓣的小小的丁香花才能一览无余。这些单层的四瓣十字花科的花下边都是细长的吸管样的花筒,像是一个个微型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虽然也是造簇生的花朵,或是疏密有致,并不像榆叶梅那么不客气地挤着,如果你歪着头从底下往上看,那长长的小喇叭样的花更是极有秩序地排列在花枝上,眯着小小的眼看着被她吸引的爱花的人们。
也有想特立独行的,那株紫丁香就没有展开几片叶子,只有在枝头的繁花。可是我不觉得这样的花与叶不合作更美,反而是突出了丁香花过小的不足了。看来,还是在绿叶衬着的丁香更有韵味。
这里的丁香只有二种颜色,一种是乳白色的,配上新绿的叶子,格外清雅!细细观赏,你会觉得这盛开的丁香花是身穿绿衣服的丁香戴在头上的发饰,不多,因而也不腻;不少,因为更见风致。紫色的丁香给人的感觉是相对的浓烈,一定是性格比较外向的丁香树选择的自己心仪的头饰吧。也许是发簪,也是丝带,也许是花冠,这些紫色的发饰,是淡淡的浅紫色,一点也不浓艳,反而很温婉。与绿衣服相衬,也别有一番美丽呢!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
我知道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他们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看来,古今虽然时代不同,但丁香情结是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