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二.必做题(共3小题,共4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中的甲国(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人口576万,其西部邻近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境内河湖广布,Y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东岸积雪时间长。
(1)描述甲国的地形特征。(3分)
(2)分析Y湖东岸积雪时间长的原因。(4分)
(3)说明甲国人均水资源居全球前列的原因。(5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
材料二:区域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图。
材料三:剑麻生产仅次于咖啡,单产水平较高,产
量和出口量均居非洲第二位,该国的东北是主要产区。
下图为优质剑麻的生长环境示意图。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6分)
(3)若西南地区也大规模种植剑麻,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28.2015年4月14日国家三部委出台的“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15分)
材料一:图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新航线从福州出发向南、向西,途经的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向南对接东南亚、向西连通印度洋,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目前在福建沿海,从北到南,正在把原来分散的小码头、小港口整合起来,建设包括两大集装箱、两大散货、两大石油石化液态在内的六大港口群。
(1)简述福建省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分)
(3)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4分)。
(4)分析福建发展石化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
三.选做题(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做)
29.【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
(2)为减轻雪崩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
30.[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6分)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2=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C |
D |
D |
A |
B |
B |
C |
C |
B |
C |
B |
D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得分 |
答案 |
A |
D |
D |
B |
B |
C |
A |
C |
B |
C |
A |
C |
|
26.(12分)(1)(3分)地形以山地为主(1分);南北高、中部低(1分);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走向)(1分)。(2)(4分)
27.(13分)(3分)安哥拉中部地区纬度低(1分);海拔高(1分);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1分)
28.(15分)(1)(2分)空间分布规律: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1分);在中部地区出现多雨区(1分)(2)(4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是汛期(1分);冬季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1分);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少(1分);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1分)(3)(4分)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1分)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分)交通便利(产品易进入港台地区和国际市场)。(1分)(4)(5分)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还核心区,邻近台湾,位置优越(1分);沿海,港口多,海运便利,利于进口石油(1分);邻近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工业基地,市场广阔(1分);国家政策支持(1分);河流众多,工业用水充足等(1分)
三.选做题(任意选一个题目做)
28.(10分)(1)旧雪与新雪之间存在不稳定的滑动面;由于前期降雪较多,形成的新雪厚度较大;正值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表面融化,雪水会渗透到雪层深处,加大了新雪与旧雪之间的滑动面的不稳定;强震诱发,从而引起雪崩。(答对3点即可,共6分)(2)加强山地积雪区的监测和了解当地气象信息;在雪崩危险期间,减少活动、最好不要进入雪崩危险区;遇到雪崩时,切勿向山下跑,应该向山坡两边跑,或者跑到地势较高及有树木、岩石等坚固物体的地方。(答对2点即可,共4分)
29.(10分)(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6分)(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