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地理

(2022-06-01 14:28:57)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34.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2-6-11),回答下列问题:[转载]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练地理(二十八)【解析】                                                 图2-6-11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5.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图2-6-12)[转载]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练地理(二十八)【解析】
                                             图2-6-12
(1)图中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及解析】
1.解析: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台风属于热带气旋,所以选A选项。
  答案:A
  2.解析:梅雨季节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称为伏旱,形成原因是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气压从气流状况来看属于反气旋,所以选B。
  答案:B
  3.解析: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多在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秘鲁渔场是上升流形成的。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产量最大的是中国和日本
  答案:
  4.解析:目前发现的海上油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资源,海上油气的开发已有国家开发利用,如英国开发北海油田。
  答案:D 
  5.解析:世界上主要的渔业国分布在温带地区,因为温带地区寒暖流交汇,有结冰和融冰时海水上泛,会把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答案:C
  6.解析:海峡两侧陆地属于不同的大洲,说明该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所以选择B选项。
  答案:B
  7.解析:各类可再生资源的数不是无限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一般说来,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则不居有地带性规律。可再生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作用显著,而非可再生资源之间并非无任何联系。
答案:D
  8.解析:森林资源属于生物资源,阳光属于气候资源,耕地属于土地资源,这些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而金矿属于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答案:B
  9.解析: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答案:B
  10.解析:从图形轮廓看是直布罗陀海峡,处为南海,处为阿拉伯半岛,处为北海,除直布罗陀海域石油不丰富外,其余地区都是石油丰富区。
答案:C
  11.解析:根据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5°E)这个位置,可判断不是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所以排除A.C选项。再排除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应选择B选项。[来源:学科网]
答案:B
      12.解析:这次地震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沿海人口密度大,缺乏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答案:C
  13.解析: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所以数码代表美国,上述五个国家中,中国耕地居于第二位,所以数码代表中国,由此可推测出正确答案为C选项。
  答案:C
  14.解析:五国的粮食总产量最高的是中国,其次是美国,产量最低的是日本。
  答案:B
  15. 解析:科威特位于波斯湾西部,北海市位于北部湾畔。。
答案:B
  16.解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交通便利, 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B
  17.解析: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有关,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答案:D
  18.解析:震源越浅,破坏程度应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程度越大,所以排除、,应选择C选项。
  答案:C
  19.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和轮廓特征看,甲图为里海;乙图为波斯湾,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答案:C
  20.解析:该处的自然资源是油气,在开发过程中,石油污染会导致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D
  21.解析: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其中暴雨和泥石流具有较大的成因上的关联性,火山喷发可能引起地壳震动,诱发地震。台风有可能引发洪涝,但不属于地质灾害。滑坡和沙尘暴的关联性很小。
  答案:B
  22.解析:本题分别画了四个地质构造,A.B两图为断层,C图为背斜,D图为向斜。三种地质构造中,对修建水库大坝最不利的是有断层的地方。C中大坝建在背斜的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破碎,岩基不稳定,也不宜建大坝,而D图中大坝建在向斜的槽部,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力,物质坚实不易被破坏,所以建大坝较为稳定。
  答案:D
  23.解析:1—冻融、冰川为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因为这两地的温度低,青藏高原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东北北部地区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答案:A
  24.解析: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冻融、冰川为主的主要原因;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沙漠化为主的主要自然因素;5—岩溶、塌陷为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此地为石灰岩的主要分布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黄土湿陷、激进派为主加剧的主要原因。
  答案:C
  25.解析:该题重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可以看出,西南地区是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所以选择B选项。
  答案:B
  26.解析:山崩、滑坡和泥石流都应该有一定的高差,从高处往低处流动或滑动,而平原地区高差最小,所以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
  答案:C
  27.解析: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岩石破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的情况下,在暴雨下最易发生,最好的方法是植树造林。
  答案:A
  28.解析:日本在其东部海滨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利用1万米高空的稳定气流向美国放飞了气球炸弹。美国隔着太平洋在日本的东方,所以气球炸弹越过的大洋是太平洋。
  答案:B
  29.解析:上题中1万米高空的气流的流向应西风,所以选择B选项。
  答案:B
  30.解析:因为走北太平洋暖流附近雾多、浪大,航行不安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B
  31.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
    答案:(1)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2)不合理耕作和滥伐林木水土流失(3)煤炭酸雨(4)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
    32.解析:本题从考查学生利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入手,考查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在地理《考试大纲》要求的十大能力之内,符合高考要求,以能力立意为主。
  答案:(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若答出呈正相关亦可)(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3)降水风地形土壤(4)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33.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及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太阳能、地热能(3)水电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上,河流落差大(4)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促进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城市的环境质量。
34.解析:本题考查从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1)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水   (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加强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4分)(答出任两点给全分)
  35.解析:本题考查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分析其成因。
  答案:(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