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中南校高三学情调研卷地理试题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一、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为某时刻昼半球图,图中圆 M 与圆 N
平行。据此回答 1~2 题。1、圆
M 可能表示A.纬线圈
2、经过圆 N 圆心的甲、乙两点
A.经度一定相等
读图 2 完成 3~4 题。3.日本东京及其附近平原地区
A .属于半湿润地区 B.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很低 D.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
4.与东京相比,高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C.受冬季风影响 D.受沿岸暖流影响
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图 3 所示。读图完成 5~6 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B.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
C.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D.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
6.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人工“裁弯取直”可以
A.扩大灌溉范围 B.降低河流落差 C.缩短航运里程 D.避免洪涝灾害
图 4 是某大陆沿某纬线植被类型示意图,该纬线附近西风漂流几乎环绕全球。完成 7~8 题。
7.地的洋流是
8.关于图示植被类型相关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类型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
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 5 中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 9~ 10 题。
9.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太阳从东南方向冉冉升起 B.山下带来的密封氧气袋鼓了起来
C.GPS 手持机显示的纬度是 42°N 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10.考察结束后,部分夏令营队员在 QQ 群中交流(图 6) ,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A.浅唱
smile B.荷芠映冰 C.会吹泡泡的泡 D.花蝴蝶
读图 7(2009 年我国东南沿海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 ,回答 11~12 题。
11.下面关于有效风能及风电场分布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台湾有效风能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B.风电场大多分布在有效风能丰富区
C.海南岛有效风能远高于台湾 D.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少于内陆地区
12.该区域大力发展风能的最主要目的是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有效风能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瓦/平方米)
C.缓解本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风电场 D.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13.与 1980 年相比,该地区 2010 年
A.矿产资源储量减少 B.新兴工业迅猛发展 C.已无环境污染 D.失业人口明显增加
14.目 前,该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此, 2010 年以来该地区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传统工业全部向外转移;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开发水电,并禁止煤炭开采;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绿地面积。
A. B. C. D.
图 9 为某发达国家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 4 千米范围内城市主要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读 图完成 15~16
题。
15.图中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及绿化区
16.功能区面积的增加说明该市的A.交通通达度增强 B.总人口减少 C.绿地面积增加 图9 D.地价下降
17.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江
A.加剧水土流失 B.造成土壤盐碱化 兴 扎赉诺尔C.破坏地表植被 D.引起草场退化 海拉尔市
18.为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伊敏河 安
A.提高煤炭产量 B.将涉煤企业外迀 岭 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 11 为“1993~2003 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 千米高度)空气样中 CO2 含量的 变化观测统计图”
。读图完成 19~20 题。
19. “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 CO2 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 CO2 少
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 CO2 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 CO2 多
20.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表 1 为“2006 年到 2010 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劳动力要素流动状况表” ,读表完成 21-22 题。
表 1(单位:万人)
2010 苏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额21.关于江苏省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A.流动人口总数逐年增多B.苏北人口主要流向苏中
22.江苏省人口流动A.大大缓解了苏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B.为苏南地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
C.影响了苏南地区的社会秩序 D.加强全省三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差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图 12) 。读图完成 23~24
题。23.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B.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准确的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
C.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D.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没有用武之地
24.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A.改良农产品品 种 B.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C.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 D.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
26. 美国石油进口量比中国大得多,其原因主要包括
A.社会经济发达 B.国内能源资源贫乏C.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D.能源利用率低
第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 27 题~第 29 题)和选做题 第 30 题) 共计 60 分。
27. 2012 年初,
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读图 14
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
(2)图中
1 月份 0等温线在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28.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 分)
材料 1: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全国已知的高 、 、 等植物 426 科、2592
属、17000 多种中,云南省分别占全国的 88.4%、68.7%和 62.9%。目前,被国家列为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 199
种,占全国总数的 59.4%。
材料 2:长三角与成渝经济区有数据比较(表
2) (1)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为和泥石流等,其中泥石流灾害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2)试分析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 2 分析,成渝经济区经济与长三角相比有何特点。
(4)简述图中虚线所示地区的开发优势。
(1)请将图中字母对应填入下列空格处: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该地区可能属于
(3)简述图示地区缓解目前荒漠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A. 【海洋地理】
我国“大洋一号” 科学考察船自 2010 年 12 月 8 日于广州起航,2011 年 12 月 11 日圆满 完成第 22
次环球科考任务凯旋青岛。作为一次高度综合性的大洋科学调查, “大洋一号”发现 16
个海底热液区,获历史性突破。据此及图 18 回答问题。 (10 分)
海底热液矿床主要位于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带。 “大洋一号”发现海底热液区的海域最可能是
A. B. C. D.
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染的主要类型是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10 分)
(1) 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属于
(2)劣 V 类水质的河流主要出现在安徽、
(3)近年来 B 市缺水现象渐趋严重,尤其是夏季,这主要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地理参考答案二、综合题(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