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省惠安一中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

(2022-05-27 11:16:48)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读图回答1题。

[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1.上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A.绿地面积           B.建筑物面积      C.工业化程度         D.人口数量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中,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可以看出随横坐标的变化城区与郊区的温差越来越大,其变化方向应该是由郊区向市中心的变化方向,人 口数量越来越多、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工业化程度都是越来越高,绿地面积 则是越来越少,所以绿地面积的变化不符合图示方向的变化规律,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绿地面积,学科网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24题。

[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此时吹山风  此时吹谷风

A.        B.         C.        D. 

3.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 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C.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4.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B.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D.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答案】2.D3D4C【解析】试题分析:

2、考查等压面,图中等压面向上拱起(高高低低),故故地近地面为高压,坡地近地面为低压,分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即为谷风。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在坡地的大气由于近地面,白天,地面增温快,受地面影响大,气温高,形成低压,而谷地的大气远地面,受地面影响小,气温低,高压,故为白天,夜晚相反。3、根据气温、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判断,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值越小,即等温线和等压线自下而上不断递减,排除A、B;据上题,此时谷地近地面气压大于坡地近地面气压,即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排除C。

4、结合上题,甲地为谷地,夜晚热量散失慢,其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同时,夜晚从山顶下沉气流顺坡而下,迫使谷底气流上升,从而形成夜雨。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运动。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5. 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 004  1 006   B.1 006  1 008C.1 008  1 010   D.1 004  1 008

6. 在乙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A.东南风                B.偏北风        C.东北风                D.偏南风

【答案】5. B6. D【解析】试题分析:5、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或相隔一个等间距,故本题选B。6、乙图中,上海市位于高气压的西部,吹偏南风。也可以画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再向右偏转,也是偏南风。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9题。

[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7.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 4              B.12              C. 16              D. 18

8.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9.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 15时左右       B.822时左右       C.915时左右      D.918时左右

【答案】7. C8B9B【解析】试题分析:7. 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气温最高值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在1418之间,但不可能是1418,故选C

8由题和图可知9日天气晴朗,且8时~14时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变化剧烈,故选B.

9热岛效应是指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由图可知822时市中心(13)等温线向气温低处凸,与郊区的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强,学科网故选B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大气运动。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012题。

[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10. 此时,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 与地相比,地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12. 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     B.2     C.7     D.8

【答案】10. C11. D12. A【解析】试题分析:10. 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以判断此图是北极点的俯视图。根据等压线数值,空气由高压区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区,北 半球向右偏,图中地位于1020HPa等压线上,吹向1012HPa等压线,再向右偏,所以吹西北风,C对。ABD错。

11. 读图,地位于北美洲,地位于亚洲,亚洲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气候大陆性更强此,所以与地相比,地气温年较差可能较大。A错。全球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是东十二区,东经度分布区比西经度 分布区较早进入新一天,图中地属于西经度,地属于东经度,所以与地相比,地较早进入新一天。D对。昼长的年变化趋势是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读图可以看到与地相比,地纬度较高,所以昼长变化较大,C错。在图中,图示区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纬度越高,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学科网所以B错。

12.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判断此时低压中心位于海洋上,陆地上是高压中心,所以北半球是冬季。读图,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所以日期应该接近冬至日。根据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速度周期,每个月太阳直射点约移动7度,所以与1月份更接近,所以A对。 BCD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风向判定、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时 差计算。

下图为局部地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70°,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读图回答13——14题。

[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13. 此刻,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  A. 10            B. 8         C. 17            D. 15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大约在6月中旬       B.该日,C地从西北方向日落

  C.该季节,珠江口易发生咸潮   D.该季节,塔斯马尼亚岛白昼比马达加斯加岛长

【答案】13. C14. B【解析】试题分析:13. 读图可知,B点位于赤道上,日出、日落的时刻只能是6001800,材料中说北京此时是白天,若B点为1800,则AB 为昏线,北京此时为夜晚。所以120°E(东八区)此的时刻只能600。然后可以算出西五区的时间是1700,学科网所以C对。

14. 因为B点是600,所以北京日出时间在600之前,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为夏半年,材料 中说C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所以日期在622日后,A错。夏半年,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B对。咸潮一般发生在冬季枯水期,现在正是雨季,不会发生,C错。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南回归线以南,马达加斯加岛有南回归线穿过,说明塔斯马尼亚岛纬度高,所以此季节白昼要短,D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界地理主要地区,日照图的判读,时间计算。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516题。

[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15.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 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 地坡度最陡

C. 地分布有茶园                  D. 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16.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        B.500         C.550         D.600

【答案】15C16A【解析】试题分析:15.河流是由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处位于瀑布上方,不是观瀑布最佳位置;图示区域位于30°N以南山地的阳坡,所以可能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

16.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m,按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41)×100≤H(41)×100,可以确定考察路线的高差介于300m500m之间,只有A项在此数值范围内。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7.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甲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乙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转载]福建省惠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三)【解析】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自然原因。(8分)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

【答案】(1) 8分)因北部高山阻挡,(2分)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2分)位于河流(金沙江)深谷(山高谷深),(2分)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分)2)(8分)论据:钢铁工业(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2分)(山高谷深,)谷地地形相对封闭,(2分)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2分)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2分)(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解析】试题分析:1)该问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从材料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可知,与昆明、成都相比,攀枝花1月(冬季)平均温度 较高。从图可知,攀枝花的纬度比昆明高、比成都低,所以纬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

2)该问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该问属于论证类问题,在《考纲》中属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四方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目标层次高,但命题人能够化繁就简,以较为容易的题目体现这一要求。对空气质量的质疑,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百里钢城说明工业尤其重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质多,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废气,城市交通排放的尾气;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形闭塞,且冬季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质积聚产生污染,多雾霾,导致空气质量差,不适宜度假。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