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一中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二地理试题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读图回答1题。
1.上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中,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可以看出随横坐标的变化城区与郊区的温差越来越大,其变化方向应该是由郊区向市中心的变化方向,人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2~4题。
2.
A.
3.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A.
4.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
C.
2、考查等压面,图中等压面向上拱起(高高低低),故故地近地面为高压,坡地近地面为低压,分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即为谷风。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在坡地的大气由于近地面,白天,地面增温快,受地面影响大,气温高,形成低压,而谷地的大气远地面,受地面影响小,气温低,高压,故为白天,夜晚相反。3、根据气温、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判断,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值越小,即等温线和等压线自下而上不断递减,排除A、B;据上题,此时谷地近地面气压大于坡地近地面气压,即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排除C。
4、结合上题,甲地为谷地,夜晚热量散失慢,其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同时,夜晚从山顶下沉气流顺坡而下,迫使谷底气流上升,从而形成夜雨。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运动。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5.
6.
【答案】5. B6. D【解析】试题分析:5、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或相隔一个等间距,故本题选B。6、乙图中,上海市位于高气压的西部,吹偏南风。也可以画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再向右偏转,也是偏南风。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
7.
8.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9.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答案】7.
8.由题和图可知9日天气晴朗,且8时~14时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变化剧烈,故选B.
9.热岛效应是指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由图可知8日22时市中心(13)等温线向气温低处凸,与郊区的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强,学科网故选B。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大气运动。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0~12题。
10.
11.
12.
【答案】10.
C11.
D12.
A【解析】试题分析:10.
11.
12.
考点:本题组考查风向判定、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时
下图为局部地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70°,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读图回答13——14题。
13.
14.
【答案】13.
C14.
B【解析】试题分析:13.
14.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界地理主要地区,日照图的判读,时间计算。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
C.
16.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
【答案】15.C16.A【解析】试题分析:15.河流是由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处位于瀑布上方,不是观瀑布最佳位置;图示区域位于30°N以南山地的阳坡,所以可能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
16.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m,按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4-1)×100≤H<(4+1)×100,可以确定考察路线的高差介于300m到500m之间,只有A项在此数值范围内。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7.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甲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乙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自然原因。(8分)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
【答案】(1)
【解析】试题分析:(1)该问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从材料“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可知,与昆明、成都相比,攀枝花1月(冬季)平均温度
(2)该问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该问属于论证类问题,在《考纲》中属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四方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目标层次高,但命题人能够化繁就简,以较为容易的题目体现这一要求。“对空气质量的质疑”,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百里钢城”说明工业尤其重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质多,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废气,城市交通排放的尾气;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形闭塞,且冬季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质积聚产生污染,多雾霾,导致空气质量差,不适宜度假。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