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极、雨极、干极
(2022-05-14 15:40:13)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地理知识积累 |
怀厄莱阿莱——世界湿极
怀厄莱阿莱位于夏威夷群岛考爱岛的威阿列勒山东北坡,被称为世界的“湿极”。1920~1972年平均年雨量11458毫米,每年下雨的日子约有325天。
考爱岛是个火山岛,地势高峻,峡谷深切,威阿列勒山高1539米。在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的东北信风,雨量偏低,广阔洋面年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为什么考爱岛却成为多雨的地方?
原来,考爱岛上的高山像一堵屏风,挡住东北信风的去路。湿润的海风在山坡环流,冷热空气交汇,上下对流,既有锋面雨,又有地形雨、对流雨。这里常年吹东北信风,全年雨量连绵不断,大部分降落在山脉东北部迎风坡上,是热带密林。信风越过山脉,山脉西南部背风坡却成了干旱的世界,在海拔280米外,年雨量只有
乞拉朋齐——世界雨极
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距离首府西隆南约51千米。人口约6000多。居民多为卡西族,属母系社会。乞拉朋齐位于南亚孟加拉湾北岸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和恒河下游,坐落在东西走向的卡西丘陵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即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一带。
降水概况
因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使这里的6~9月降雨显著增多。卡西丘陵,长约250千米,海拔约1500米,东端和缅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干山、那加山相接,形成了一个宽广的漏斗状谷地,向南敞开。暖湿的西南季风进入这个谷地时,被迫抬升,形成惊人的雨量,直到10月,西南季风消退以后,降雨量锐减。而位于卡西丘陵北坡的高哈蒂,由于处在背风坡,受不到西南季风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89毫米。
乞拉朋齐离孟加拉湾约300千米处,有一个地势较低的洼地,因为在雨季时,河水溃决,这里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片湖泽。因为洪水较暖,在到达乞拉朋齐之前,西南气流先吹拂到积水低地之上,所以饱含了大量的水汽,更使乞拉朋齐降雨猛增。海拔1313米,1960年8月—1961年7月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夺得了世界
世界“雨极”
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可望而不可及!时隔99年以后,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26461.2毫米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它比台湾省火烧寮于1912年创造的我国雨“极”记录8408.0毫米多18053.2毫米,比北京42年的总降水量还多哩!
降水原因
乞拉朋齐为什么能下这么多的雨呢?这是因为印度洋是世界最潮湿的地区,那里是湿空气的“仓库”,当著名的西南季风从孟加拉弯吹向西藏高原时,巍巍的喜马拉雅山不让它越过,湿润空气被逼发生上升运动,凝结成大量雨滴,瓢泼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齐,使它成为世界雨“极”。
为什么乞拉朋齐成为"雨极",巴边境却成为沙漠?
在南亚孟加拉湾北岸的恒河下游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下游,即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一带,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由于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6~
处在南亚西北部印、巴边境的塔尔地区,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空气干燥;夏季炎热,形成低压中心,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其原因从自然因素来说,一是西北来的气流,先经阿富汗、俾路支的干旱高原再下降到这里,则更加干燥,不易降水;二是沿恒河上溯的气流,在途中也失去水汽,等到再下降到这里,也难以致雨;三是本区南海岸盛行西风和西南风,这种气流是来自俾路支高原上的西北气流,经海时间短,吸收水汽少,同时由于沙漠干热,也不足以兴云致雨;四是这里上层有来自西方的极干气流的存在,上升气流未达露点,即被干燥气流挟走,因此上升冷却而致雨的机会极少。而使西高止山形成丰沛降水的西南季风气流,在它的北缘上呈一簿楔,被上面下降的大陆空气所覆盖,锋面不活跃,逆温现象阻止了对流活动,因此使这里夏季各月少雨或无雨。
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南美洲智利北部的沙漠。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公里,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公里。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且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10毫米,且变率很大;有些地方曾多年不雨。多盐沼。铜和硝石藏量丰富,南回归线北侧的楚基卡马塔有世界著名的露天大铜矿,北部沙漠区有闻名世界的天然硝石矿。
难以想象一次干旱竟延续了400年之久,但这的确曾发生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自16世纪末以来,于1971年 首次下了雨。位于阿塔卡马沙漠北端的阿里卡从来不下雨。它已成为一个闻名的度假地,靠引安第斯山脉的管道水来供水。在这里,你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这 是我们惟一没发现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研究阿塔卡马沙漠多年的美国地理学家克里斯·马凯说。“无论在南极,北极或任何其他的沙漠,铲起一 块土,总能发现细菌。但在这里,你什么都找不到。”
阿塔卡马沙漠从智利与秘鲁交界处向南延伸约960千米,地势一般比海平面要高得多,平均为610米。它由一连串盐碱盆地组成,几乎没有植物。
阿塔卡马沙漠为什么如此干燥呢?一部分原因在于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但并没有降雨;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东面的安第斯山脉就象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但在这里却生活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就用一张张稠密网幕,捕捉翻滚过山峰上的浓雾。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再用管道引来应用。他们凭借这种方法及从蓄水层中采集的少量地下水,种植橄榄、西红柿和黄瓜。而在高原上的人们则依靠高山雪水种植作物,放牧骆驼、羊驼。
早期居民在地上作画,用深暗色的石子嵌在沙中作出动物、人物以及几何形状、最大的一幅画是伊基史附近的阿塔卡马巨人画,占用山坡达120米长,没有人知道作这些画的用意。从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些画,从空中看更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