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合肥八中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地理试题

(2022-05-14 14:33:04)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经纬网格图(图1),回答1—2题。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1.B点地理坐标为    (   
  A.(10°S, 170°E)    B.(10°N, 170°W)      C.(10°N, 170°E)    D.(10°S, 170°W)
 2.秋分日A、D两点一定相同的是   (   )  A.区时    B.地方时    C.日期    D.正午太阳高度
读甲、乙两幅图(图2),回答3—5题。 
 3.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4.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500米海拔高度的降水量约为   (   )  A.200    B.300    C.500    D.700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5.图中反映的降水特征是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D.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读某区域图(图3),回答6~7题。 
 6.国是世界上比较干旱的国家之一, 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该国利用多
 雾的自然特点致力于发展“雾中取水” 的新技术。该国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污染严重,大气凝结核多      B.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C.沿岸有暖流经过      D.沿岸有寒流经过
 7.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地的阻挡
  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影响
 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某地( 32°N,117°E)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沿甲图相应的点作的地形剖面图(图4)。读图回答8~9题。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8.O地的地形是    (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9.图中abcd四地,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   )  A.a    B.b    C.c D.d
 某旅游团于北京时间7月26日10:13从合肥(32°N,117°E)出发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经过3小时24分到达虹桥车站( 31°N,121°E),据此回答10~11题。
 10.旅游团到达后,随即被安排在市区自由活动直到日落前在外滩集合,若忽略合肥、上海纬度的细微差距,旅游团这一天所经历的白昼时间和合肥相比 (   )  A.-样长    B.变长    C.变短    D.无法确定
 11.旅游团在自由活动时想拍摄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为了保证拍摄效果,相机镜头要尽量避免正对太阳光,拍摄者将镜头避开的方位可能是   A.西南、西北    B.东南、东北    C.东南、西北    D.西南、东北

读甲、乙两地一月份同一天太阳高度变化图(图5),回答12~13题。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12.乙地的地理坐标最接近   (   
  A.50°N、60°E    B.50°N、120°W    C.50°S、60°E    D.50°S、120°W
 13.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关于地心对称   B.关于地轴对称    C.关于赤道对称   D.关于极点对称
 图6为某月气温实测统计资料,图中甲乙分别为某城市最热月和最冷月最高温和最低温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城市可能是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A.上海    B.开普敦    C.北京    D.伦敦
 15.关于该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最冷月均温小于零度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风力作用对地貌影响最大    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7),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和流向,回答16~17题。
 16.四条洋流中,既是风海流又是寒流的是  (   
  A.    B.   C.    D.
 17.四条洋流中,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  A.    B.    C. D.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印度洋沿赤道纵剖面图(图8),回答18~19题。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18.当图中a处的上升流最强烈时   (   )  A.华北平原小麦开始播种    B.海南岛旅游正值旺季
  C.坦桑尼亚草原上斑马北迁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19.关于下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区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B.N地区处在板块消亡边界
  C.J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荒漠    D.K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9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10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是水流沿断痕和节理侵蚀而成,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20—21题。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20.图9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10中的  (   )  A.    B.    C.    D.
 21.下列景观和图9地貌景观主要成因相似的是    A.华山    B.泰山    C.富士山    D.路南石林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图11),回答22~ 23题。
 22.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    B.cd    C.de    D.df
 23.关于c→e代表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下侵蚀逐渐增强  B.向两侧侵蚀逐渐增强  C.向下侵蚀先增强后减弱    D.向两侧侵蚀先增强后减弱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24~ 25题。
 24.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环境统一变化的过程
 25.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26.(14分)读相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合肥市区、效区、近效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图12)。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材料二 久住合肥市区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暑,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城郊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材料三 图13为合肥市区和郊区夏季午后热力环流剖面图,图14显示的是同区域0米与600米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1)图12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
 (2)图13中热力环流的方向是                        (顺时针或逆时针),甲地是                  (市区或近郊农村),图13中(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的风向接近       (3)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乡村、山区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栽进城,对改善城市环境固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争议,你认为此做法有何弊端?
 27.(18分)铁路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客运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厦深铁路东起福建省厦门市,西到广东省深圳市。规划里程约550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总投资约为300亿元。是上海至深圳快速客运通道的一部分,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陕速客运通道中的“一纵”。于2007年11月23日开工,预计在2011年底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运行只需3小时。
材料三 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分布示意图(图l5)。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1)图15中A、B表示的铁路线分别是      、     。厦深铁路联结了        和        三个经济特区;
 (2)铁路B经过我国的主要自然带有        、        ,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的地域分异规律;
 (3)铁路B经过图16的地质构造区,应在        (填甲、乙.或丙)建隧道,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4)分析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28.(18分)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地处世界著名大河一一黄河的入海口处,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总面积约为15.3万公项。受黄河沉积作用,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地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1)在黄河流域内,流水侵蚀最强的地形区是                   ,其突出的地貌特征是___    _;
 (2)图18中A处虽位于B处上游,但水量比B处大,试简述其原因。
  (3)近一些年来,入海泥沙逐渐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4)比较图19中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的农田灌溉系统,分析宁夏平原农田灌溉系统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更有利的原因。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安徽教育高三月考卷  地理参考答案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地理试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