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共40分,每空1分)
1.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水园林属于自然景观 B.游乐园属于城市游憩景观,城市休闲公园属于人文景观
C.水文地理景观是人为景观中的一个分类 D.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由于观赏位置不同而产生美感不同的景观是 A.赛龙舟 B.趵突泉 C.庐山瀑布 D.人民英雄纪念碑
3.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B.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经济距离就会越长
C.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必考虑其交通位置
D.景区空间内尽可能容纳游人数,以满足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4.下列有关旅游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旅游安全就是保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B.旅游安全主要靠旅游管理部门来实现
C.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旅游者无意识的行为 D.旅游过程中偶发的疾病不属于旅游安全问题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游览线路与景观组合不正确的是 A.登庐山,游珠江——甲 B.游三峡,看都江堰——乙
C.住窑洞,进莫高窟——丙 D.看龙门石窟,赏林海雪原——丁
6.四条游览线路终点,避暑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一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8-9题:
8.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按规律推理,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 B.地势高 C.雨季长 D.气温高
某校为获奖教师推出暑假带薪免费旅游。很多老师觉得马不停蹄地旅游多处名胜过于劳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某处旅游胜地小住一段时间以代替大范围的游览。据此回答10-11题。
10.按照旅游目的的划分,该校教师的旅游属于 A.观光型 B.度假保健型 C.购物型 D.研究型
11.对于我国的工薪阶层来说,下列旅游形式中最适合在双休日进行的是
A、地方性旅游 B.区域性旅游 C.全国性旅游 D.洲际旅游
12.各地地理环境不同,房屋的结构与形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的房屋建筑构成旅游资源的一大景观,以下地区特色房屋建筑与地理环境特征组合不正确的是 A.西南边陲的竹楼——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日期很长
B.黄土高原的窑洞——降水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
C.东北的暖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D.华北的四合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冬两季多风沙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3~16题。
13.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洪水 干旱 台风 泥石流 寒潮
A. B. C. D.
14.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15.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16.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修建“西所东输”管道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B. C. D.
17.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
18.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19.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20.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寒潮
21.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22.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 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23.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 C D
24.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5.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26.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A.围湖造田 B.垦殖草原 C.陡坡修筑梯田 D.过度抽取地下水
27.“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涝和滑坡
28.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节,尤以7-9月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所谓“煤变油”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化加工成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液体燃料的煤液化技术。技术上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无论哪一类液化技术,我国都有成熟的范例。煤液化技术已被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划。据此回答29~30题。
29.我国将“煤变油”技术列为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的原因不包括
A.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C.煤变油能大量节省水源,缓解水资源危机 D.我国已拥有煤变油的技术
30.我国实施“煤变油”最理想的省市区是 A.上海市 B.山西省 C.广东省 D.湖南省
“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是2005年中国人民经济生活的主旋律。读下图,回答31-33题。
31.发展循环经济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32.循环经济所体现的地理学原理是 A.大气循环原理 B.水循环原理 C.生态循环原理 D.地质循环原理
33.下列农业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特征的是 A.大棚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桑基鱼塘农业
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34一36题。
34.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35.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A. B. C. D.
36.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37-38题。
37.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是 A . B. C. D .
38.下列不属于环节的是
A
.印度洋大海啸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B.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C.伦敦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死亡 D.海洋污染引起赤潮、使海洋渔业减产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对所在地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林木为主体,是各种类型的森林作物、栽培作物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据此做39~40题:
39.城市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 A.提供直接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康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40.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 A.落叶阔叶树 B.针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灌木
陕西省西安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选修部分)答题纸一、单项选择(共40分,每空1分)
二、综合题(共60分)
41.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会促进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1)某国际会议在上海结束后,与会者打算就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你根据客人的要求,推荐一个相关旅游城市供选择。(如图所示,每个城市只能选择一次)
“历史文化游”有
“都市观光购物游”有
“喀斯特地貌风光游”有
“水乡古镇风情游”有
“佛教名胜游”有
(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观丰富多彩,说明了旅游资源具有 性,欣赏A地著名的水文地理景观应注意把握 。
(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是 (填“区域内”或“区域内外”)。这说明旅游资源的 是有限的。
(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至少答两点)
42.读我国轮廓图,填写下列表格的各项要求。(18分)
43.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完成各题。(10分)
(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 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 是 。
(3)根据你的想象,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的天气特征。
(4)与广东省相比较,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 (大,小)。为什么?
44.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2分)
(1)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 _______
。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 。
(2)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3)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
陕西省西安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选修部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共40分,每空1分)
二、综合题(共60分)
41.(共20分,每空2分) (1)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绍兴、镇江等(任选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可选) 上海、南京、杭州(任选一个) 宜兴、杭州(任选一个) 周庄、乌镇(任选一个) 普陀山 (2)多样 观赏时机 (3)区域内 最优吸引半径 (4)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本地区经济发达,市场距离短;本地区交通便利,各景点的交通通达性好;本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42.(共18分,每空2分)
43.(共10分)(1)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2分)(2)气象 干旱等(2分)
(3)出现大风、沙尘(能见度降低)、降温等(3分)(4)大(1分)
位于北方,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疏等(2分)
44.(共12分,每空2分) (1)过度垦殖,植被破坏严重 “三北”防护林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3)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SO2等酸性气体;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酸雨。 (4)自然原因:黄土疏松,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过垦过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