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二地理试题 |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28~29题。28.沿包头至广州,在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A.——层层稻田
29.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盐渍化普遍
C.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3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兴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 A.绿化美化环境
二、综合题:(共4小题40分)
31.
(12分)下面甲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乙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 |
40.2% |
44.1%[] |
6.2% |
1.3% |
8.2% |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5分)
32.(10分) 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图1为“世界某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围示意图”;图2为“该河下游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流域范围
(1)对比图1中甲-乙河段、丙-丁河段主要地貌类型和河流主要开发价值的差异,完成
下表内容。(4分)
河段 |
甲-乙河段 |
丙-丁河段 |
主要地貌类型 |
|
|
河流主要开发价值 |
|
|
(2)据图2,指出该河下游居民在哪些月份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并说明理由。(2分)
该河流流域内人口增长较快,且70%以上的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3)简要分析该流域大力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33.(6分)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二:杏花村(左图中的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1)山西省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1分)
A. B.
(3)分析杏花村发展酒业有利的区位因素。(4分)
34.(1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1)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
(2)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4分)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二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4分)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一、选择题(60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40分)
31.(12分)(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2分)气候特征:亚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分)
|
|
|
|
|
冲积平原(平原) |
|
水能 |
|
(3)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水土流失(旱涝灾害频繁);使用化肥和农药加重水土流失。(答处四点即可)(4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1中的河流为湄公河,甲——乙段主要流经我国的横断山区,为高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丙——丁段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了湄公河平原,河流流量大,流速缓慢,有利于航运。从图2可以判断,该地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4-10月高温多雨,不利于人类出行,11月-次年的3月,气温较凉爽,降水较少,利于出行。该河流流域内人口增长较快,且70%以上的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解决粮食问题,可能会毁林开荒,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
33.(6分)
34.(12分)(1)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或投资环境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大。(任答四点得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区可能会增加;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任答三点得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 建设坑口电站,通过电力输出增加煤炭外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