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二)地理试题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二、非选择题:共2题 每题14分 共28分
37.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其中图示主峰海拔为850(单位:米),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2)图中C处陡崖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图中F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3)图中村庄位于主峰的___________方位,两者的相对高度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站在E处,其能看到______(C或D),若有人站在村庄处,其能看到的是_______(B或G)。
38.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河流水深10米,小船上的桅杆顶端Q与水面高差为10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A、Q两点的高差是(2)图中M地附近陡崖顶部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测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试题分析:坡度的大小主要是根据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进行判断,密度越大坡度越大。便道中,处的等高线是最密集的。【考点定位】等高线的应用
3.瞭望塔应该选址在该区域最高点,周围视野阻挡物少,瞭望范围广的地点。故选D【考点定位】等高线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5.坝长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由比例尺可知0.5乘以100000厘米米得坝长500米;由于等高距为50米,所以坝顶为550米,坝底大于400米,小于450米,故坝顶与坝底的相对高度为100米—150米之间,水坝穿过一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米,其最大坝高为100米。
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处流向其他区域;600米【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故根据四图跨经纬度位置的大小,A图相同的图上距离跨经纬度最小,即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小。故选A项。【考点定位】比例尺的应用。
8.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据经度的递变规律可判断A在90°W,B经度大于90°E,经度数值和大于180,所以B在A的西侧,B在北半球,A在南半球,所以B在A的西北方向;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B在A的东北方向;为极地俯视图,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据距极地的距离远近判断南北,图中B在A的东南方向。故D正确。【考点定位】考查经纬网中方向的判定。
确。
10.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地球的赤道实际长度大约为40000千米,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地球仪的比例尺=80厘米/40000千米=1/50000000,D正确。
11.根据所学的有关经纬网的知识可知,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的实际距离应该为1/4赤道的长度,即10000千米,再根据上题中计算出的比例尺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20厘米。(也可以根据所学的有关经纬网的知识,可知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的距离=1/4赤道的长度=80厘米╳1/4=20厘米)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比例尺的计算
13.读图,若该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图示范围中内两条150米等高线之间区域将淹没。该区域内无高出地点,所以无岛屿出现,D对。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15.读图可知两条高低等高线之间出现闭合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有两种情况,要么高值,要么低值,但结合沿甲、乙两地间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道P为低值为400,答案B。
16.注意从图中提取信息,沿甲、乙两地间地形剖面示意图告诉我们乙位于甲的正南方向,结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知王村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及应用。
18.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富士山位于乙湖的东南方,摄影爱好者在乙湖拍摄到钻石富士,说明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钻石富士”的景象是:太阳位于富士山顶正中的瞬间,说明时间为日出后不久,故C符合题意。
19.从上题可知,乙湖在9:00可拍摄到“钻石富士”,某地在12:00也可拍摄到“钻石富士”,由于12时的太阳高度角大于9时的太阳高度角,那么该地与富士山的水平距离,要比乙湖与富士山的水平距离近一些。故拍摄者此时与山顶的水平距离应小于L,B正确。【考点定位】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方法总结】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
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1.若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那么可在图中标出M→甲为正北方向。首先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出乙村旁河流的流向,再结合指向标,可知该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故D正确。
22.从图中可看出N点与甲村之间有一处等高线弯曲且凸向海拔低处,说明有山脊存在,即由于有山脊的阻挡,使N无法看见甲村,故排除A、C、D。而N点与乙之间无障碍物阻挡,故N点可看到乙村,B正确。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方法总结】(1)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 1)×d(其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d表示等高距)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要判断某点是否看得见某处,要主要两者之间的地形部位,若有山峰、山脊或凸出的山坡往往阻挡视线,则无法看到。
24.Z村的东侧有一条河流,从等高线数值可知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位于河流上游,位于河流下游,而污水处理厂则应建在下游,故选,那么排除C、D。和相比,地势更为平坦开阔,且位于向阳一侧,光照充足,适合建玻璃温室大棚。而位置相对狭小,且东侧有高山阻挡,光照欠缺。故A错误B正确。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和应用,工业布局
26.甲国首都(68°W,10°N)和甘德机场(54°W,48°N)相差38个纬度和14个经度,根据计算判断两地距离应大于38x100=3800千米,故A选项正确。考点: 地球仪、经纬网极其地理意义
28.根据题干可知,此时为春分日,这一天太阳在正西方向日落,因此,P点在Q点的正西方向,得到河流流向为北流向南,A项正确。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水期时是冬季,北印度洋的洋流受东北季风影响,为逆时针,B错。6月份是雨季,河水水位高,补给湖泊水,C对。湖泊的四地地形最为平缓的是,D错。
30.根据等高线,图中区域甲处陡崖是山脊,没有河流,不能欣赏到瀑布景观,A错。乙处是山坡,河流流速较快,B错。受山脊阻挡,由甲处不能望到乙处,C错。图中等高距是50米,最高处海拔为600-650米,D对。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高度计算。
32.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甲处是鞍部,山脉垭口位置,也是风口。铁路建成后,火车运行至甲处时最有可能遇到的威胁是大风,A对。甲地位于山区,没有流动沙丘,B错。两侧是山脊地形,没有泥石流、洪水灾害,C、D错。考点:等高线图,区域山脉走向,地形类型,主要自然灾害。
34.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是山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看,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是向斜成山山。选A正确。
35.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是山谷地貌;乙是背斜成谷,说明侵蚀作用强烈,D对;李家庄地势较乙处高,从乙处引水不便,A错;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不利于储水,B错;甲是向斜成山,乙是背斜成谷,两地的地势差异都是外力作用形成,C错。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质构造、等高线图。【名师点晴】等高线地图中相对高差计算要注意题目问的是图示区域内的最大高差,先要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注意要用高点的值减去低点的低值是最大差值。
平面图上判断背斜和向斜都是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再根据等高线去判断地形特征。
乙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可判断是河谷地形,由上两题也可知乙的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容易补侵蚀,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容易补侵蚀;乙地海拔较高地形地势起大在山区河流以下切作用为主;引水一般要自流引水较为方便;向斜是储水构造,背斜是储油构造。
36.D【解析】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读图可得:D图所示的中心部位是盆地,该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7.(1)山谷
(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A处等高线凸高为低,山谷;B处等高线凸低为高,为山脊;D处两边地势较高有山峰,故为鞍部;E处为闭合等高线海拔较高为山顶或山峰。
(2)根据陡崖的计算公式(n-1)×d≤H<(n 1)×d,经过陡崖三条,等高距d为100米,可知答案;两条等值线中间出现了闭合等值线,从图中可知其数值小于小值,所以答案为大于0小于100。
(3)根据图中默认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知,村庄在主峰的西南方向;主峰为850米,村庄海拔在100米至200米之间,故相对高度为大于650小于750
(4)图中可以看出E处地势较高,但C处上方有陡崖阻挡,所以E处能看到的是D处;站在村庄B位于村庄东面的山脊上容易被看到,G处被山脊阻挡不能看到。【考点定位】等高线的应用和判读。
38.(1)90-190米(2)≥300
,<350(3)该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解析】试题分析:(1)关键时从图中获取信息,图中有一座山的高度为620米,可知河流两岸的等高线为100米,河面50-100米,有材料给出的信息可知则Q为60-110米;A的高度为200-250米;AQ相差最小值为200-110=90,最大值为250-60=190米。
(2)陡崖顶部的高度范围为:最小值为重合的等高线中数值最高的那一条(可以取到),上限为重合的等高线中数值最高的那一条加一个等高距。按照这种规律,可以据算出M地附近陡崖顶部的高度为[300.350)。
(3)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该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考点定位】等值线的判读,相对高差、陡崖的计算,地形特征。【名师点睛】分析等高线图中的信息,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条件,等高距是多少,问的是相对高度,还是水平距离,关键提取信息才能够解答问题,本题给出等高距为50米,一个山峰为620米,通过这些可以推断不同地方的海拔,计算两地相对高度,陡崖的计算;读等高线图描述地形特征,应该首先掌握不同地形的海拔,200米以下为平原,200米~500米为丘陵,500米~1000米为山地,1000米以上,中间等高线稀疏面积较大为高原,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的为盆地;描述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哪边高哪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