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

(2022-04-19 16:41:11)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个小题,共60分)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读“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   B. 流星   C. 太阳活动   D. 太阳辐射
   某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5~7题。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5.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    B.   C.    D.
6.在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   D.对考船实时导航
7.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回答下列8~10小题。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8.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亚马孙河流域
9.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10.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 1月      B.2月      C. 11月      D. 12月
1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12.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13.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读图,回答14~15题。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14.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         B.        C.        D.
15. 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 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 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6—17题。[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16.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7.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完成18~19题。[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18.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19.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20~21题。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20.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22~23题。
22.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品种退化     产量过大      品质较差      销售渠道不畅
   A.      B.      C.        D.
23.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    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    D.扩大销售渠道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24~26题。[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24.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5.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26.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27~28题。
27.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推广太阳能、核能        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增加森林面积            提高单位DP能耗   A.      B.     C.     D.
28. 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   31°2′E   海拔5m)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3.5

24.5

23.5

22.0

19.0

16.5

16.5

17.0

19.0

200

21.5

22.5

降雨量(mm

118

128

113

91

59

36

26

39

63

85

121

124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八) 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回答2930题。

【上海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29.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凌汛   水土流失   河岸决堤   水位暴涨A.   B.   C.   D. 

30. 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40分)
31.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                                                 图15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                                                图16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____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____ 。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____  

3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1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1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4)请概括如图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

[转载]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5)如图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旅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 :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C项北冰洋沿岸不可能,这个日期北冰洋沿岸离极昼区都不远,14个小时的昼长太短,而地中海沿岸则刚好合适。选B.
2【答案】C【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太阳视运动)造成日出、日落方位的时空变化。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故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选C.
3【答案】A【解析】: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6时,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
4【答案】C【解析】:航天器和地面指挥系统联系主要靠无线短波进行,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5【答案】:C【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目中“连续性降水”可知应该是暖锋降水而且靠近气旋中心的位置最易降水。故选点。
6【答案】:A【本题立意】本题考查3的应用,难度较小。【解题思路】此题用排除法,卫星云图是用R但不是在船上R的而是在卫星上,排除A;分析处理数据用的是I排除B;导航用的是P,排除D;因此选C。
7【答案】:C【本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昼夜长短的问题。【解题思路】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天,期中一天的昼长等于另一天的夜长。该船2、21出发历经两个月4、21返回,这两个时间关于3、21对称,出发时夜长=24-11=13=返回时的昼长。
8【答案】:C 【解析】径流为冬枯夏丰、春秋过渡,流域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
9【答案】:B【解析】长江流域为季风区,应以雨水补给为主。
10【答案】:A【解析】由图可读为冬季的1月径流量最低。
11【答案】:D【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
12【答案】C【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思路点拨】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13【答案】A【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思路点拨】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14【答案】B【解析】考查上海郊区城市化,伴随“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向郊区,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居住地是城市主要功能区)。选B.
15【答案】D【解析】考查上海郊区城市化现象:制造业、人口空间集聚,有城区→郊区,近郊区区位越于远郊,所以“近郊区人口聚集应比远郊强”。 选D.
16【答案】B 【解析】7.图中左侧为1982年数据,右侧围2009年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人口的0——14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所以1982年人口老龄化比2009年低,选项为B。
17【答案】B【解析】人口增长速度降低,选项A错误;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选择B正确;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选项C错误;无法看出25—59的劳动力资源数量,选项D错误。
18【答案】D【解析】:宁夏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地带划分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故A、C选项都错;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宁夏城市北多南少,故B错;由于宁夏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因此该地区最缺的就是水,所以城市和人口都会沿河流分布!(记得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吗,黄河水灌溉!?图中应该也可以看得出来呀!),所以答案
19【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20【答案】:D【解析】:本组题考查城市化特点及其影响。本题由图示可知,中国的城市进程加快时期是在改革开放后,即1975年后,目前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
21【答案】:A【解析】:由图示看出,2000年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工业产值的比重在发达国家是在下降,B错;逆城市化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C、D错。
22【答案】B【解析】考查提取信息、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因素: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说明产量大;“普通”脐橙价格低却滞销,说明这种脐橙品质较差,综上选B。
23【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注意题干“经过改良的精品质脐橙价格高”、“供不应求”,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就需推广良种。选C。
24【答案】C【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等值线图判读、农业的区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本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光热条件越,A错;本地区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性质一致,B错;甲地区为平原,两侧为山地,平原地区比山地高原地区光热条件好,C正确;距海远近对光热条件的影响不大,D错。
25【答案】A【解析】对玉米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中热量条件。
26【答案】B【解析】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分析采用的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统。
27【答案】:B【解析】考查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主要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一些举措,如推广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增加森林覆盖(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降低单位DP能耗等。降低非化石能源一次性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选B.
28【答案】:B【解析】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常年气温在大约15°以上——热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南半球),干湿季明显,结合测站位置和海拔,综合判读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选B.
29【答案】C【解析】考查河流凌汛现象产生:水流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初春解冻或入冬封冻时,所造成的河水上涨现象。选C.
30【答案】D【解析】考查区域定位、大洋地理位置。北半球、北美洲世界著名的渔场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应位于北大西洋西部。选D.
二、综合题
31(1)【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解析】气温差异主要(最高、最低月均温;气温年较差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16,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降水差异主要从年降水量;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样,根据图16可知,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甲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小。甲地说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答案】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解析】根据图16,乙地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根据图15可知,乙地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
(3)【答案】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解析】影响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水源;资源、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宗教、历史等,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沿海是地中海气候,而内陆是沙漠气候);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利于发展海洋资源和海上航运。
(4)【答案】聚落;矿产资源;地形【解析】根据图中15铁路和公路的分布可知,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主要和聚落;矿产资源;地形等因素有关。
32、【答案】(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4)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
(5)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服务设施距景点较近),为旅客浏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旅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河运发展的条件、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旅游景点的分布及旅游设施的作用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图标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第(1)题,可结合甲省(河南)的气候条件,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分析其河运的不利条件;也可根据图中各河道基本平行、互不连通分析其对运输的不利影响。第(2)题,人口的总数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迁出、迁入)决定,乙省的人口总数多雨这两个因素有关。第(3)题,农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农业用地,而乙省城市化水平高、山区面积比重大,对其农业发展不利。第(4)题,将图中的景点与交通线、河流之间的关系用文字描述出即可。第(5)题,可从服务设施的类型及其分布给游客带来方便的角度考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