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月考试卷(七)地理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A.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某西部临海城市,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市区不仅有两个湖泊,并且还有一条大河经过。结合该城市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4.有关该城市的河流和湖泊,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C.湖泊的面积最接近4.5km2
近年来,土地问题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2010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读“我国某省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5~6题。
5.根据所给资料分析,该省(区)最可能是(
6.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最有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A.湿地破坏和土地沙化
下图为我国40°N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有关M、N处河水与地下水补给关系及河流流速状况。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M处地下水补给河水;流速快
8.M处自然景观和常见自然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草原 沙尘暴
下图表示利用GIS信息技术绘制耕地农作物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曲线,通过描述一年23个时相表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反映作物从播种、出苗、抽穗到成熟收割时NDVI
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9~10题。
9.以上四图为某省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四种类型,则该省可能位于(
A.辽宁省
10.图中农业复种指数最高的可能为(
读下面“基于GIS中国农牧交错带地理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限制南北农牧交错带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南方为水分、北方也为水分
C.南方为光照、北方为水分
12.下列关于中国农牧交错带不正确的说法是(
A.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国家能源资源的主要基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14.造成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省2009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右图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据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不足
16.该省近几年出现了肉类品、速冻品、调味品等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逐渐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这反映出该省的变化是(
C.城市化提高,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下图为兰州市和拉萨市地形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下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兰州和拉萨两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其中表示拉萨市气温和降水的曲线为
A.a、c
18.作为西北工业重镇,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虽有很大改善,但仍堪忧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四季干岛效应明显,主要为人为热量排放所致B.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春季和初夏的沙尘暴
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出路D.治理污染的重点应该进行南北两山的绿化工作
19.拉萨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该城市规划的总原则是“城中限高,城外限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目前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读图回答20~21题。
20.向家坝水电站建成之后将产生的影响有(
A.加重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B.重庆、万州等地夏季酷暑有所减弱
C.控制了长江上游流量,三峡水电站年发电总量将会因此而减少
D.进一步缓解华东、华中等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其环境质量
21.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下图甲为“某日某时刻等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非阴影部分表示m日,阴影部分表示m+1日;下图乙为“该日a地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此时,北京时间为(
2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C)A.0°,0°
第卷 非选择题(共54分)
二、综合题(共计54分)
24.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左下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右下图)。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4分)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3分)
(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6分)
25.冬天漫漫,春天还远,下图中A地区位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生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处温度范围是多少?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2)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地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4分)
(3)请评价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4分)26.图1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图2为“两条河流径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图2中
(2)b湖为咸水湖,主要参与了水循环中的
(3)导致图1中绿洲呈楔形伸入沙漠的主要因素是
(4)a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主要条件有哪些?(3分)
27.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 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材料三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2分)
A矿产地是: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4分)
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
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分)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
27.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2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3分)
28.下图为沿北纬60°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两图表示的是北纬60°线
(2)由图可知,经度
(3)a点的气温
(4)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