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济钢高中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2022-04-11 16:12:46)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 60分)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一项倡议,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的参与。2012年3月24日全球有4 000多座城市参加,我国参与活动的城市有40多个。回答1~4题。
1.下列四幅图都是世界著名的景观建筑,其灯光先后熄灭的顺序是    [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A.          B.        C.       D.
2.当北京国家大剧院灯重新亮起的时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墨尔本已经是3月25日  B.美国旧金山(37°48’0”N,122°25’0”W)的工作人员还要等15个小时才能熄灭灯光  C.科隆大教堂夜幕降临,灯火通明  D. 以上答案不正确
3.上述四地建筑物正午影子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后一天比前一天变长的是                    
A.        B.         C.          D.
4、若将此活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右图是美国宇航局2012年7月4日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像,大量速度达800公里/秒的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太阳活动发生的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6.图示太阳活动  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  C.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  D.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
 图3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7.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8.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D层           D.图中G层

  图4中、、、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9~10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9.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10.当图中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梅雨        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        D.哈尔滨洪涝
  图5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1~12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11.甲、乙、丙、丁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图6所示的天气系统中,能正确反映此时沿乌兰巴托—北京一线天气状况的是[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A.                  B.               C.               D.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7,回答13~14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1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B.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C.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D.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1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为赤道逆流      B.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C.洋流为西风漂流      D.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图8),回答15—17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15.处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纽芬兰渔场
16.A海区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有暖流经过        寒暖流交汇   温差大            温差小
  A.       B.        C.          D.
17.甲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增温  降温  增湿  减湿
  A.       B.         C.          D.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完成18~19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18.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                    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19.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A.太湖石→昆石      B.雨花石→砾岩       C.雨花石→昆石      D.砾岩→昆石
  下图中的甲图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乙图),分析回答20~21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20.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乙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1.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图10),回答22~24题。   [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22.图中四地位于非季风区但属于外流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3.经过图中丙所在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铁路干线是  A.京九线     B.京沪线    C.京广线   D.宝成线

24.下列山脉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A.巫山    B.秦岭        C.雪峰山         D.阴山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25~26题。
[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25.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6.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多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28.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温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下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29~30题。
[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29. 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地广人稀        气候宜人         交通便捷        矿产丰富

  A.               B.       C.              D.

30.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气温较适宜       位于平原地带    开发历史较长    经济相对发达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据此完成下列要求。(共9分)[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1)根据甲图提供的信息,在乙图(虚线表示回归线、极圈)适当位置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北、南)移动;北半球的节气是     (3)该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慢),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山东济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小)值。

 32.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13分)[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1)比较两地气候。

 

气候

类型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分布

规律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气候

类型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分布

规律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2) 在五地气候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      地。影响地和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 地常年盛行       风,该地的盛行风是          (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与地比较,地水循环活跃,表现在               、                等主要环节上。

(5)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地形:甲是               ,乙是                   
地质构造:甲是                   ,丙是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4)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第一学期模块考试高三地理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C 4C 5B 6D 7D 8A 9D 10C 11B 12C 13D 14C 15D 16D 17B 18D19B 20B 21A 22A 23C 24D 25A 26D 27C 28A 29D 30C
二、综合题
[转载]山东省济钢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31.(9分) (1)晨昏线及切点正确1分,       太阳光线正确1分,夜半球正确1分 (2)23°26′N(1分)南(1分)  夏至日(1分) (3)慢 (1分)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分)    大(1分)
 32:(13分)(1)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1分)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1分)

 

 (2)(1分) 地形(1分)(3)西南(西) (1分)    D(1分)(4)降水(1分) 陆地径流(地表径流) (1分)(5)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必须以大气运动来回答)   (答对两点即可得3分)                  33.(10分)(1)谷地(或鞍部) (1分)    山地(1分)   背斜(1分)    断层(1分)(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成为谷地。(1分)(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1分)(4)乙地为向斜,(1分)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1分);丙地为断层,(1分)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1分)

  34.(8分)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3分)   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2分)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1分)    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2分)
      或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1分)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2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