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局长教改失败辞职”是堂吉诃德式悲剧

(2016-07-22 10:51:08)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局长教改失败辞职”是堂吉诃德式悲剧

王传涛

2014年,河北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引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郝金伦在2000余学生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上指出,“三疑三探”将彻底改变一直以来呆板、乏味、低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然而,今年7月份,涿鹿县当地官方发布消息:充分尊重民意,经研究决定,全面停止“三疑三探”。而郝金伦辞去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721《成都商报》)

 

官员辞掉职务或退出公职身份,在当下并不是什么新闻。人各有志,而人生的路向从来都是多元的,官员辞掉职务或辞掉工作,也只是人才自由流动的最基本表征。更加上,近年来中央自上而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公职人员慢慢去魅化、去特权化,公职身份对于许多人而言越来越没有了吸引力。

 

然而,总有一种官员辞职现象,能够引发广泛关注和议论,甚至能引发公众的同情和感伤。这种辞职就是,官员在官场之中的壮志未酬。仅仅是仕途不顺倒还可以说得过去,但若是自己的想法未能在所在的职位上得到实现,不仅受到了体制方面的层层压力,还受到了社会方面的极大阻力,丰满的理想遇到了骨感的现实,最终导致自己的职业无法沿续,这才往往让人感伤。显然,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就是因为后者才最终辞职的。

 

具体来说,郝金伦的“三疑三探”改革探索,初衷非常好。其改变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的设想,也是无比的高大上。但是,面对整个中国铁板一块的应试教育体制,这种设想与其说是一种理想,其实还可以称之为幻想和妄想。

 

郝金伦在全县推行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理念不可谓不新,但是,他必须要面对两个现实。第一个现实就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抑或是学校和老师,都仍然要围绕着中高考这个指挥棒来转,改革之后,学生、家长、老师都必须要适应新的节奏,而家长们抱怨学校作业少、考试少,更担心考试成绩受到影响,这也直接形成了“群众力量”。

 

更大的阻力,自然在于我们的教育和考试体制。面对唯分数论的中高考,面对每年中高考之后那冰冷的毫无人情味的录取分数线,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只有一个目标——多考一些分数,且分数越高越好。除了这一点,什么都不重要。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体制。而且,这样的体制,绝非是一两个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能通过自己的改革能够实现得了的。从这个角度讲,郝金伦还是有些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郝金伦是理想家,也是实干家,是改革派,但他一个人的努力,无法打败体制与现实。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悲剧。而如何既能让真正的改革家更好地在官场之中施展抱负,又能不触及更大的阻力,显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之于改革而言,底层改革越是无力,越是需要上级政府自上而下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