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术不端,高校就应该挺起腰板
(2016-07-20 09:21:54)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面对学术不端,高校就应该挺起腰板
王传涛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要求高等学校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明确规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线索明确的匿名举报,或者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高等学校应予受理或主动调查处理。(7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学术不端现象,早已见怪不怪。上至大学教授乃至院士,下至在读硕士、博士,高至985、211学校,低至地市级学院,几乎哪个角落里都有一些学术不端现象。只是,有的可能已经被媒体曝光,有的可能仅仅存在于学生、老师的口口相传中……
不避讳地说,出现学术不端现象,在当下学术管理和监督体制中,是一种必然。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主体责任在这一问题上长期缺位,而这也是教育部颁布此办法的最主要原由——首先让高校把责任扛起来。
高校在学术不端问题上,态度不应该是暧昧的。然而,在过往多年,如果哪所大学的教授、硕士博士生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处理套路:首先,会让当事人与原创作者进行协商,以平和的方式进行处理;再是,如果是协商处理不成功,则尽可能地内部处理;最后,如果有媒体报道、舆论追问,则只能板子高高举起然后轻轻放下……以学校为主体,将事情诉诸程序和制度来处理,乃至依靠法律形式来解决问题的,可谓凤毛麟角。一言以蔽之,在学术不端现象面前,我国高校扮演的更多的是“护犊”的角色,而没有扛起让学界的风清气正、让中国学术健康发展的责任。
改变我国高校“护犊情深”的角色,需要有一些程序,需要有一些要求,需要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动作。在《办法》之中,我们看到了高校在教育预防、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和监督等方方面面的责任,我国各高校的工作人员,也有了“按章办事”的最起码依据。所有的高校,一旦遇到学术不端问题的披露,就必须按照这样的规定去处理——在铁的制度面前,人情味就会越来越淡,高校也会慢慢挺起腰板。
出现学术不端问题,显然不只是高校管理的问题。有学者、学生自身的问题,有出版机构的问题,也有教育部门的问题,但是,只有先从高校的主体责任落实开始,学术不端现象才会慢慢得到杜绝。现在教育部发布了这样的制度,之后,所有高校学术委员会等相关机构与部门,就应该瞪起眼、板起脸、挺起腰,相反,如果连学校都在这个问题上含糊不清、唯唯诺诺,则似乎只能指望人的自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