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雷评”的顾虑就是简政放权的阻力
(2015-06-16 11:06:40)
标签:
房产阻力中介服务项目中国气象局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取消“雷评”的顾虑就是简政放权的阻力
王传涛
日前,气象部门简政放权媒体通气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庞鸿魁在会议上表示,取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等4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就是要切断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审批部门存在的利益关联。(6月15日新华社)
你听说过“雷评”吗?看到这一新闻,许多网友都在网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可以确定,排除少数经历者,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说这个雷人的“雷评”。百度之后,才发现这是有些项目上马之前必须要经过的一个环节,目的无非是通过“雷评”为项目进行选址,并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以此来提升项目运行之后的安全系数。
听上去,如“雷评”者,很是高大上。至少,为一个项目的安全考虑,进行“雷评”也无可厚非。在网上,许多网友通过发帖的形式也表达了“雷评”作为一个项目上马环节或程序的价值所在。有网友称,雷电分布确有规律,而且,有其科学道理,同时雷电防护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而言。更有网友认为,“雷评”收费如果经过了物价局,就合理合法。因此,不少人认为,取消“雷评”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雷评”从专业角度被解释的再为合理合法,也无法掩盖一些致命缺陷。一者,“雷评”作为一道门槛,在客观上,对经济发展的阻碍远远比雷电造成的损失更大更甚。无论“雷评”是按投资额0.9‰收费,还是按0.5‰的标准收费,其在经济上抬高的成本或许是可以计算,但其在时间和程序上给予项目的消耗往往不可估量,这才是中央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将之取消的最主要原因。
二者,“雷评”还是一门产业,或者是一门生意。只要这个产业或这门生意存在,那么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审批部门之间就必然会存在一些利益关联,权力寻租、花钱办事的现象就会屡禁不止。对此,或许有人会认为,只要加强价格监督就可能会在“雷评”这事上风清气正,然而,对于权力自行设立的、与利益说不清道不明的制度门槛而言,最好的办法永远是“一键删除”。
比较之下,“雷评”之于项目立项对于经济发展造成的阻力,对于社会公平正义造成的伤害,已经远远超越了“雷评”本身所能创造或挽救的社会价值。也正因为如此,“雷评”这样的看似正义的程序,才有可能被划到政府自行削权的领域或范畴中去。尤其是在全面推进“双创”,强调“通过改革解放发展生产力”、“用政府的减法做市场的加法”的当下,取消“雷评”才显得更有意义。而这也体现了李克强总理所讲的“简政放权不是修指甲,而是要割腕”的改革决心与勇气。
当然了,之于“雷评”一样的评价程序,还有许多。正如总理的吐槽,“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实在太多了:环评、水评、能评、安评、震评、交评、灾评、文评、雷评、气评……这个评、那个评,一些地方的同志都把这些评估编成了笑话!”应该说,把以上所有评价的必要性与程序性都理一理、论一论,然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进行简政放权,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