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破地域不公,高考就难言公平
(2015-06-08 07:23:04)
标签:
高考自主招生难言省份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不打破地域不公,高考就难言公平
王传涛
今日起,全国942万考生将赶赴高考考场。今年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增至18个。今年开始,高校自主招生延至高考后进行,申请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此外,今年起,高考加分大幅“缩水”,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赛等多种加分项目被取消。(6月7日《南方都市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高考,再一次来临。毫无疑问,对于这942万考生而言,高考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他们试图在这个被誉为当下我国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中,寻找到自己的出路和未来。而通过考学的方式实现整个家庭的城镇化,也是许多农村人公认的最体面的路径。
然而,高考从来都不是绝对公平的。比如,谁也不能否认的是,与高考相伴而生的是考试作弊。而且,“道高一尺”总能遇到“魔高一丈”的命题。对此,无论是媒体的监督,还是各地方警方,还是各考场的考务工作人员,都应该加大安检和监督力量。并确保全国的高考,都在更加公平、更加正义的秩序下进行。对于在高考中出现的“枪手”,无论是幕后主使还是这些看似无辜的大学生,抑或是找到了“枪手”的考生,都需要受到严厉的惩处。必要时,还要追求法律责任。
但是,追求高考的公平意义,绝不能仅仅限于打击考试作弊的“微层面”。如果高考真能承担起公众对于这场全国大考的公平期待,则显然还需要在宏面层面更加公平的顶层设计。笔者认为,在宏观方面,阻碍我国高考公平的问题还有许多。而地域不公,仍然是高考考试与招生过程中最大的不公。
应该说,今年的高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加分项目被大量瘦身。比如,有更多的省份用了全国统一高考卷子。这些都是确保高考作为一项考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在不同阶层家庭的范围内的最大公平。然而,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一者,在考试方面,大城市超高的录取率仍然让许多省份望尘莫及,北上等高考考生考中本地名牌大学的几率也能高出其他省份数百倍;二者,在招生层面,名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仍然需要进行更加公平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