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京报:正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对网络自由的侵害

(2015-05-21 08:51:17)
标签:

网络

公关公司

定罪处罚

信息网络

公众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正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对网络自由的侵害

王传涛

删一条帖子能挣上千元,一天可获利数万元,月收入轻松过十万元……近日,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一名26岁从事删帖业务的犯罪嫌疑人4年净赚780余万元。据了解,链条上的执行者和中间人身份复杂,而主要客户则包括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和明星等。其中,表哥“杨达才”被举报和帖子,也被有偿删过,某县级领导花3.8万元删帖。(520日新华网)

 

如果失于监督和制衡,再小的权力也会膨胀,出现腐败就是必然。在互联网行业全面繁荣的当下,无论是有偿删帖还是敲诈勒索,都早已不是新闻。近年以来,随着自媒体与手机客户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为形式的行贿受贿与非常经营案也呈高发之势。而新闻中所揭示的黑色利益链条,也确实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说发帖是一种权利,则删帖就是一种权力。在网络上看似籍籍无名、只会码字搬砖的“小编”、“斑竹”与管理员,也便成为了手握监督权的重要人士。并且,随着一些公关公司的成长壮大,“有钱就能摆平”的思维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实际之中。之前被人诟病责骂的“网络水军”,在删帖动辄数千、多者上万的网络受贿案中,也成了小巫见大巫。

 

无论是网络敲诈,还是有偿删帖,都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一者,这严重影响了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体的公信力,让互联网上的信息离事实越来越远;二者,压制了网友和公众的投诉维权路径,让本该发言自由的网络,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与此同时,网络的监督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对于腐败官员的投诉、举报与揭发网帖,很可能会被当事人“破财免灾”;三者,一些问题企业、问题产品,可能还会对社会与公众造成新的更大的伤害。因此,严厉打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2013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实施。《解释》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这一规定,完全可以对众多公关公司的“掮客行为”形成约束。同时,《解释》还规定,进行以在信息网络用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显然,这对那些“小编”、“斑竹”与管理员而言,也形成了震慑;对于公关公司而言,更是划好了禁区。

 

然而,删帖的权力,毕竟不是公共权力,不仅受不到广大公众和网友的有效监督,甚至有时候有偿删帖还是你情我愿、愿打原挨的事,这也决定了有偿删帖与网络敲诈等犯罪的隐蔽性。因此,只有不断加大对此类行为的追查和追责力度,才可能逐渐还原网络本来应该有的良性状态。

 

载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