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部长指南”背后的公共期待

(2014-03-01 15:12:12)
标签:

所在

机会

门户网站

热点

美女记者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拉部长指南”背后的公共期待

王传涛

“两会”在即,近日,在网络上出现了“记者拉部长指南”。该指南称 “此乃新闻采访两会寻人之必备良方,习得此法,部长再也跑不了!”指南认为,“声音喊得大,腿脚跑得快”是基本条件,而如果是美女记者,“声音和腿脚”则可以忽略;除了在所谓的“部长通道”,还可以到大堂存衣处和会场厕所去试一试。(228日网易新闻)

 

去年此时,一位四川某报社记者因为成功拦下10多位部长进行采访在网络走红,她被人尊称为“拉部姐”。走红之后,关于她在拦截部长时用的各种技巧,也逐一被同行们解读。首先要“生拉硬拽”,还要“卖萌卖呆”,必要的时候,还要夸部长“你好帅”,重要的是抹开面子,放下身段,同时还要做好各种功课,将提问的问题准备好。一年之后,直接有网媒发布了“两会”必备良方《记者拉部长指南》,看来今年的“两会”上,“拉部长”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常见。

 

部长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有必要与广大公众多进行沟通。一方面,建设透明政府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两会期间,也是民情与官意上下交流的关键时刻。而挖到新闻看点的媒体,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报刊则会有更好的名声并带来可以期待的销量。因此,众多媒体都想在“北大厅”中通过“拉部长”的方式来获取一些真正的“新闻”。

 

我国已经有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是,眼下看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许多环节上并没有达到完美状态,有些新闻发布会略显死板,同时,因为受到“反正我信”等事件的影响,新闻发言人似乎有些“谨小慎微”的感觉。因此,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并没能完全满足当下官与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欲望。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所说,“现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似乎很少跟大家见面了”,更加上,部长作为各个部委的第一负责人,有义务站出来释疑解惑,解读其部门相关政策,因此,拦截部长也便受到了热捧。

 

但,一个严肃问题也便摆上了桌面:部长和百姓与媒体进行信息沟通,何以必须要“拦”?而“拉部姐”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说过这样的现实,“部长们其实都挺喜欢与媒体沟通的,在我看来,他们也都是有话要通过媒体与全国人民交流的。”这也就更奇怪了,本来就是双方都应该拿出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却变成了一方主动出击,使尽浑身解数,另一方却想挣脱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国官场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现实:官员更喜欢在内部开会议,喜欢一定范围内的作报告、作总结,而不太喜欢与老百姓和公共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官员们也缺少这样的经验。这实际上是一种“衙门思想”。对部长们而言,也就或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高高在上的意识。在笔者看来,官员与媒体、官员与公众,都应当经常性的交流,并且将这种交流形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才可能增多交流机会。

 

“记者拉部长指南”的走红,表达的就是媒体与官员、公众与官员渴望进行深度沟通的一种愿望和期待。每一个部委以及每一位部委的负责人,都应当适时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是,要将新闻发布会的召开频率提高;二是,也应该将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变得灵活多样一些,少一些官话套话大话空话;三是,应当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晒出更多的信息,及时让公众了解到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动向。我想,只有各个政府部门都努力去做了,“拉部长”的问题才不至于成为“两会”的场外热点。同时,这也是建设透明政府、有限政府的要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