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为人民币努力”是虚伪教育
(2013-11-26 09:10:15)
标签:
市场经济好人人人是在拜金主义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道德绑架“为人民币努力”是虚伪教育
王传涛
“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
看到“为了人民币”的小学生梦想,许多家长和读者捶胸顿足,言之必称“现在的小学生又垮掉了”,“当下的社会梦想,又堕落了”。类似的批评声,80后、90后非常耳熟。然而,在笔者看来,持此种观点的家长与看客不过是在苛求一种“虚伪的教育”,至少我们从这样的一些话中听出了一些真实。而让学生们学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撒谎,勇于表达内心的想法,不正是当下教育的一个原始目的吗?
毕业留言册,不是高考作文,也不是官员的讲话。就算是高考作文,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假大空梦想。一者,人与人的梦想,永远没有可比性,更不存在哪个梦想高贵,哪个梦想低贱之说;二者,说出“为了钱而努力”的学生毕竟不是多数,而且,为了钱而努力奋斗,不等于为了钱不择手段;三者,对于那些借此机会说“没有什么梦想”的孩子而言,我们更应该宽容,任何人或教育机构,都不能强加给别人梦想。
再说一说许多人都在批评的“努力,为了人民币”和“梦想将来有很多钱”这种梦想。在市场经济社会里,这样的梦想完全符合市场经济法则,而且,没有哪一部法律或是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规定孩子们不能拥有赚钱的梦想——要不然,许家印、王健林等富豪的励志故事就不会有人读。在现实之中,买房子需要钱,买车需要车,结婚需要钱,养孩子需要钱,在大家都奋斗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在走着无比辛酸的赚钱之路,即便我们在嘴上可以喊着视金钱如粪土,我们也可能会为“无钱寸步难行”感到尴尬和窘迫。
虚伪的宣教无处不在。莫言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到,“我读过我女儿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作文,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倒是她遵照她的中学老师的嘱咐写的那些对她的考试毫无用处的随笔和日记,才多少显示出了一些文学的才华与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真实感情。可见孩子们也知道,教育要求学生必须说假话,抒假情,否则你就别想上大学。”如今,拿着拜金主义来给当下这些小学生的梦想乱扣帽子,同样是一种失当。除非,你就是想从他们心中说出高尚到虚假的梦想。
近日,我在小区里,听到一位妈妈对自己的小孩子说“公务员是金饭碗”,我当时觉得这位妈妈真世故,可是,细细一想又认为,这又有什么错,在国考热不降温的当下,让孩子们认真社会的真实,又何罪之有?有评论人士甚至拿出日本“小学男生最希望成为体育选手,女生最喜欢成为蛋糕店的店员”的例子进行佐证,但是,我觉得,如果我国的体育运动场和自由运动的时间像日本那样充沛,如果日本的蛋糕店店员也能和公务员有一样的收入,我想这样的梦想在我们小学生中也会普遍存在。
苛求于一个人人都具有崇高梦想的社会,是一个可以抛弃所有法律、司法机关包括警察的“好人社会”。显然,这样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对于当下小学生的梦想现状,我想应该可以进行改变:鼓励他们说真话,用他们的真话照出社会的丑态,然后让社会更加公平。唯此,他们的梦想才不会被人分成三六九等,才不会被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