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敬业的中国人”需要制度的温暖

(2013-11-11 12:33:28)
标签:

名词

南方都市报

行业

结果

多国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不敬业的中国人”需要制度的温暖

王传涛

全球员工的敬业的比例仅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员工只有6%。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 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敬业员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美国。(118日《南方都市报》)

 

“中国人不敬业”的结论,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当然不必用恶意去揣度外国调查机构的用意,更为主要的,我们要看一看身边的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敬业。或者,干脆直接问一下自己和家人,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谈不上是敬业,则也不要苛求于他人。

 

国人无需诛心,尤其是当不敬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我们就有必要审视一下中国职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分析一下国人不敬业的原因,并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道理很明显,不敬业很可能会让整个社会失去干事创业的劲头,甚至会让广大职员失去对工作生活的信仰,至于降低生产率、放慢社会发展速度,也不在话下。国人为何不敬业,在笔者看来,到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者,管理体制上的落后,让更多的人感觉工作就是个饭碗,而不是事业。先说说所谓的正式单位,既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综合看来,如果在这样单位里,人治的因素大于制度管理、文化管理的因素,关于升职、提拔和涨工资等关乎切身利益的事,就会引来不公和民愤。绩效考核之不公、人才上升之逼仄,难免会让人的敬业度下降。至于大量中小企业里的职工,就更不存在发展前途和成材路径一事了。

 

二者,即便没有被划到“血汗工厂”的行列,我国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对职工的盘剥,也不容小视。近些年来,我们身边多了许多“血汗工厂”,虽然地方政府出于对GDP的依赖和崇拜,“血汗工厂”的定论是很难得出,但是,看一看“N连跳”等事件就不难发现,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一方面在国际上打响了所谓的“中国制造”名号之外,之于劳动者的正常报酬以及合理的8小时工作制,似乎还很遥远。试问,在管理硬性甚至无人性的“血汗工厂”里,会出现“敬业”这样一个词汇吗?

 

三者,如果职业与职业之间收入差距很大,“这山看着那山高”就会成为一种普通心理,而跳槽很可能会成为时尚。跳槽,当然是人往高处走的表现,也是市场社会之中人才自由流动的表现。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亲戚朋友就能发现,许多国人都有“这山看着那山高”的工作心理——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这是由于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造成的。此语境下,跳槽更容易取代敬业成为普遍的心理常态。

 

四者,正常的劳动权利,得不到行使,也容易让职工对所在单位失去信心。除了以上说到的8小时工作制等正常的劳动权利之外,关于“带薪休假”制度,关于“探亲假”制度,关于“防暑费”以及北方的“供暖费”,这些劳动权利和福利,似乎也因为没有得到统一的执行落实而让单位失去凝聚力。

 

客观来说,转型期间,国人出现不敬业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但是,如果我们对于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对于相关福利制度的建设无从进展,政府部门没有平抑行业、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上仍然不讲究制度管人、文化管人,而是坚持用人治人,则敬业就对国人而言,就是一个奢侈的名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